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對校園小賣部拍出“天價”的喜與憂
11日,一張廣西南寧三中小賣部經營權競拍現場圖在網上瘋傳,引人注目的是173萬元/年的成交價。有網友算賬,“扣除假期和周末,每天要將近4萬元的營業額才能保本。”據悉,該校確實委托南寧威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面向社會對小賣部進行公開競價招租,但目前還未簽約(據3月13日《京華時報》)。
車站碼頭等人員流動密集的場所,或地處黃金商業區的門面租金,價格昂貴人們完全能夠理解,在這樣的地段做生意,賺的是顧客的大流量,即便商鋪林立,競爭激烈,有大流量顧客消費的支撐,商家自然也會獲得不錯的效益。但作為一所3000多名學生的中學校園里,一處172平米的小賣部,居然拍出年租金173萬元的“天價”,每平米的年租金超過1萬元,按照網友測算,全校學生平均每人每天消費10多元,方能實現“保本”。這也意味著商家稍有大意,就可能在為學校“無私奉獻”。
顯然,能夠通過幾輪競拍順利成交,還是說明巨額租金背后有利可圖。而且這所學校實行的是“封閉管理”,小賣部在校園里是獨家經營,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因為不允許學生外出,小賣部人氣很旺,不少學生因為“吃不慣”食堂飯菜,也會從小賣部購買食品作為早餐。更有業內人士表示,校園小賣部每天銷售的火腿腸和礦泉水甚至超過外面一所中型超市,而且這些商品的本身利潤就接近四五成,再加上其他小食、文具等,同樣商品普遍都比校外價格高出1~2角,因此認為,天價租金“不夸張”,實現利潤“也不難”。
三千多名學生能夠在校園小賣部里每年消費700多萬元甚至更高,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既說明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的提升,更反映出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和投入的增加,也體現出家庭“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良苦用心。而從學校方面來說,對“寸土寸金”的小賣鋪進行公開招拍,不但消除了“暗箱操作”所帶來的利益輸送嫌疑。也凸顯出公開與公平。家庭經濟狀況改善帶來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和學校領導廉潔意識與觀念的進步,既讓人欣慰,也感到可喜。
但也顯而易見,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尤其是對尚未成年還處在身體和心理發育成長關鍵階段的中學生而言,如何教育他們樹立正確價值觀和體諒父母的艱辛與不易,倡導勤儉節約和全身心投入學習,顯然更是學校的最主要職責。對于封閉式管理的學校,出于對學生飲食安全的考慮,可以設立自己的小賣鋪和校園食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小賣部要保證價格公道,校園食堂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既科學營養又適應學生口味的膳食。學校將校園內唯一小賣部天價向外出租,很容易導致“以租代管”,而為追求利潤效益的經營者不但可以憑借獨一家的優勢,隨意提高商品價格,更難以避免以次充好。實際上別看一件商品只比校外同類商品貴1~2角,因為學生購買的大多也就是幾元以內的小食品商品,每種商品高出1~2角的價格就可能讓整個小賣部實現“暴利”。更難以避免的是,商家為了刺激學生多消費,勢必會迎合這些涉世未深又好奇心特強的孩子,將一些“垃圾食品”甚至有礙學生身心健康的食品商品引進校園,這是最讓人生憂的。
另外,學校將校內設施“天價”租給商家,170多萬元租金都用在什么地方,也有必要給學生家長和社會有個交代,如果將租金收入用于學校各種教學設施的改善或用貧困學生的生活補貼,做到“取自學生、用于學生”,家長和社會也能夠理解,尚若用于教師福利或非教育性支出,就屬于明顯的違規,無論怎么說,將校園設施高價對外出租都是喜憂參半,其副作用也更為明顯,學校畢竟不是社會,把賺取利潤的目標鎖定在學生身上,既不道德,也有損教育理念。因此,對于學校輔助設施,如何既能保障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水平的服務,又不至于淪陷為純商業性質,還需要在公益性方面做出積極有益的探索。(朱永華)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南寧校園小賣部拍賣 173萬元拍賣小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