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人物2016 人物2016
魯景超:給年輕人正面發聲的機會
去年我在學院搞的一次教學實踐,觸動我在本次會上,帶上這件呼吁”搭建平臺、創設渠道,提升大學生政治素養的提案”。
說到底,辦好教育就是得實事求是。但是實事求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比如我們如何看待當代的青年人。
魯景超
我在教學一線工作了30多年,跟學生亦師亦友的關系使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年輕人的真實情況。他們接受新事物快,思想非常活躍,很關心社會,很想為社會做點什么。但是,假若沒有合適的渠道,他們的聲音很容易被湮沒在嘈雜的輿論場中,難以得到社會的回應。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不主動積極地幫助學生創造正面發聲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挫傷他們的熱情,形成一種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你玩你的,我干我的”的局面。
2015年,我所在的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進行了一次教學嘗試,這次活動給了我們一些思考和啟發,在這里我也很想跟大家交流一下。
去年7月,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和相關法律問題與對策”問題進行協商座談。我想,如果能從土地確權問題切入,將全國政協與這些最具活力的未來傳媒人聯系起來,打通學生參政議政的渠道,讓青年人有機會接觸政府決策,了解政府決策,是大有裨益的。
于是,我們將這一想法向全國政協提案委作了報告,得到鼎力支持。隨后,相關提案的提案人、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學者來為師生授課,引導學生了解黨和政府的決策,了解決策的形成和依據,了解決策背后所承載的思考。逐漸的,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經常刨根問底地一次次辯論到深夜,復印了一沓沓政策文獻,翻閱了一本本理論書籍。圖書館的老師都好奇:“《資本論》在架子上放了這么多年,怎么一下子就被學生借光了呢?”
更讓人欣喜的是,在大量的學習和閱讀后,同學們越發覺得必須到農村實地走訪,才能了解真實情況。面對學生的熱情,學院派出六個調研小組,由老師們帶隊分別到黑龍江阿城、河北平泉等地考察。年底,我們圍繞這個重點提案舉辦了辯與論大會,一位一直關注此提案的領導同志說:“這是教學方法的創新,是當代大學生關心政治,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實踐活動。它把國家大事和教學實踐結合,將政協提案和大學課堂結合,讓年輕人走近人民政協,非常有意義。”
在這次活動結束后,我也在想,我們應該正確看待當代的年輕人,改變原有的觀念,根據他們的接受方式改變我們的傳播方式,根據他們的理解思路調整我們的教育思路,根據他們的興趣點找到我們的切入點,將封閉的課堂變成開放的課堂,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被動地接受到更敏銳、更開放、更全面、更客觀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院長 )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魯景超 系全國政協委員 年輕人 正面發聲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