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蘇華:增加職教高考 做到因材施考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1日電 3月11日(星期五)9時,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相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現代教育集團董事長、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高考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關乎國家未來的系統工程。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30多年來,高考制度不斷改革和調整,為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正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成為我國高校錄取最重要依據。
與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火熱招生相比,職業教育雖然承擔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任務,但招生困難,舉步維艱。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4年,全國普通高中招生人數796.6萬人,中職招生619.8萬人,普職比約為1.3:1,遠低于國務院文件提出的“總體保持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要求。2010年至2014年,全國中職學校減少2063所,其中民辦中職校減少25%,在校生減少38%,專任教師減少28%。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提出,要落實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機制,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并把培養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為了適應我國經濟調結構轉方式、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更高要求,中職學生必須從“就業為主”轉變為“升學就業并行”。
目前的高考主要為普通高中畢業生服務,如果說普通高中畢業生升入本科高校的通道是陽關大道,那么中職學生的通道就是羊腸小道。中職學生升入本科學校,只能選擇參加普通高校職教師資和高職班對口招生考試,這項考試仍采用“3+X”筆試閉卷考試形式,沒有考核學生的操作技能,而且招錄數量極少,錄取比例很低,完全不能滿足學生升學需求。只用普通高考一個標準和規則來評價所有學生,難免會產生“龜兔賽跑”現象。如果龜兔不是“賽跑”而是“賽泳”呢?結果可能大相徑庭。只有根據參賽者自身情況,自由選擇“賽跑”或“賽泳”,才能讓每個人都公平享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因此,兩類教育應對應兩類考試,增加設置面向中職生的職教高考,實施因材施考,最后做到擇材錄取。為此,建議:
深化職普融通,做到因材施教。大力支持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多樣化發展,形成學分互認、學籍互轉機制;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在兩類學校間自由轉學,為學生成才提供多樣化教育平臺;在實施“立德樹人”素質教育前提下,根據學生自愿選擇進行分類考試輔導,達到因材施教目的。
增加職教高考,做到因材施考。獨立設置職業教育高考,實行“30%文化素質+70%職業技能”考核方式,形成兩類教育、兩類高考“雙軌制”格局,體現因材施考公平性,促進學術型、研究型人才與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共同發展;普通高中學生和職校學生自由選擇參加職教高考和普通高考。
改革招錄辦法,做到擇材錄取。在全國招生計劃中調整面向中職生的比例,逐步實現兩類考試在錄取人數上大體相當,體現擇材錄取的公平性。高等職業院校以招錄中職畢業生為主,不少于1/2;轉型高校或應用技術性較強的本科院校應不少于1/3;“211”“985”等一本院校中的應用技術型專業也應確定一定比例面向中職招生。
人才沒有地域和領域限制,教育沒有三六九等區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只是類型不同,不是層次差異。行行能出狀元,人人皆可成才。我們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學巨擘,也離不開腳踏實地的能工巧匠。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兩類高考選拔各類人才。科學育才選才用才,讓每個人的天賦及時發現、讓每個人的才能充分施展、讓每個人都有創新創業的舞臺,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不竭動力!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職教 高考 十三五 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