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原創 本網原創
中國教育如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
來自3月8日教育界聯組會的現場報道
人民政協網3月10日電 近幾年我每次都能從全國政協教育界別的聯組會上學到很多東西,今年也不例外。在3月8日上午教育界別聯組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和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負責人來到現場傾聽委員的建言獻策。14位委員先后發言,袁部長和往年一樣,認真記錄并不時插話。繁忙的部長也沒有忘記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在最后總結發言時他首先說:“今天是3月8日,首先向在座的女委員和全國的女教師表示祝賀!另外我們大學生自己創造了女生節,也祝福同學們健康成長!”
一個國家要在世界舞臺上全面崛起,核心是教育,關鍵是能否擁有世界一流大學。因此精準扶貧農村教育、建設“雙一流大學”是中國教育界的補短板、上水平的工程,也是我這次參加教育界委員聯組會最深刻的兩點體會。
關于如何搞好農村教育,我的老朋友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教授近年來做了大量調研和推進工作。他發言指出,盡管現在農村基礎教育的面貌已有很大改觀,但目前中西部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仍然薄弱,農村教學點‘開不齊課、開不足課、開不好課’問題突出,連片特困地區教師專業水平比較低,農村留守兒童比例高。小康社會下的農村教育,應該是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基礎上,發展高質量、多元化的農村學校,使農村學校成為“三個中心”,即鄉村教育中心、鄉村文化中心、鄉村信息傳播中心。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協調發展,農村人口各方面的素養,包括政治素養、文化素養、科學素養都得到普遍提升。馬委員還介紹了在湖北咸寧、恩施等地方,通過信息化手段來裝備農村教育,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了中心校帶村小,村小帶教學點。這就把教育信息化和農村精準扶貧融合起來,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解決教育精準扶貧的問題,補上資源不足的短板。
袁部長表示,扶貧必先扶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重點在農村教育。教育信息化在精準扶貧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說,對我們這樣的國家來說,不僅有城鎮,還有老少邊窮島,信息化尤其必要。袁部長說:“貧困家庭的孩子,只要自己努力,讀到什么程度,我們就資助到什么程度!”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我,聽到部長的鄭重承諾,心里暖暖的。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已經出臺,具體實施問題全社會都很關注,也是這次委員們討論的熱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在會上發言指出,“我認為應該更多地尊重規律,客觀認識不同學校、學科的發展現狀,合理評估與一流學校、一流學科的現實差距,理性分析投入與產出,保證國家寶貴的經費投入能夠真正用在刀刃上。”在“雙一流”建設的同時,也要關注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教學資源應合理分配,努力使每個大學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在饒委員的發言中,特別強調希望擴大高校自主權,科研經費的科學管理,不要把高校看成行政機構。接著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左東嶺也進行了呼呼,在執行八項規定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亟需糾正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許多高校在執行八項規定時,在出國手續辦理、國際學術交流和舉辦學術活動等方面未能嚴格區分行政身份和學者身份、行政行為和學術活動等差異,從而對于正常的科研教學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將影響“雙一流”大學的建設。
針對委員們這方面的建議,袁部長指出,這次“雙一流”文件精神是很明確的,就是以一流為目標。“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是開放的,只要學科達到一流水平,就是我們的建設目標。高校需要做的就是埋頭苦干,扎實工作,提高辦學水平。”袁部長同時表示,要完善有關管理規定,“我們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全面從嚴治黨,二是調動所有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三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搞一刀切”。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轉變工作作風、轉變政府職能,就是做到“放管服”結合,但簡政不等于不要管理,要放管結合,最后是要優化服務。
政協教育界委員聯組會和袁部長等領導的交流不知不覺到了中午12點。袁部長最后再次向各位委員對教育事業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并號召:“讓我們共同努力把中國教育辦得更好!我們完全有信心把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落實好,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目標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此時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是一種責任的掌聲,也是一種自信的掌聲!
(全國政協委員 姜耀東)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兩會 政協委員 中國教育 教育公平 農村 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