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當電腦“擊敗”人腦
李世石輸給了“阿爾法圍棋”,科技又一次展示了其爆炸性的發(fā)展速度和力量。盡管整個比賽仍勝負未分,但誰都會承認,圍棋這個“最后的智力運動堡壘”被“機器”徹底攻破只是時間問題。
9日的比賽似乎說明了電腦可以擊敗人腦,這個結果無疑對整個圍棋界甚至所有人的震撼都是巨大的。不過,這場“人機大戰(zhàn)”的勝負其實無關“尊嚴”,而是更讓人更直觀地感受到了當今科技一日千里的發(fā)展速度。“阿爾法圍棋”是人類研發(fā)的,從這一點上說,它的勝利同樣是人類的勝利。
“人機大戰(zhàn)”第一局,以“阿爾法圍棋”的勝利結束,1997年“深藍”在國際象棋領域擊敗卡斯帕羅夫的一幕,似乎正在圍棋領域重演。坦白講,誰都明白這一天早晚會來臨,但誰都想不到這一天來的如此迅速。要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圍棋都被認為是“機器”不可能企及的智力運動“高度”。
正因為此,這場“人機大戰(zhàn)”才能如此令人矚目,甚至還被冠以“捍衛(wèi)人類尊嚴”的帽子,然而,就算圍棋輸給了機器,人類就沒尊嚴了么?早在19年前,國際象棋最厲害的人類大師就已經(jīng)不是“機器”的對手了,但國際象棋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智力運動之一。所以圍棋就算輸給了電腦也無需緊張,這個最“燒腦”的項目仍將是智力運動的“高峰”,這場“人機大戰(zhàn)”也會令更多人認識和喜愛圍棋。
當然對軟件開發(fā)方而言,設計一款能打遍天下圍棋職業(yè)高手的軟件顯然不是目的。根據(jù)其研發(fā)團隊發(fā)表的論文,“阿爾法圍棋”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它在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同時,還學會了在下棋時進行價值判斷,中國圍棋等級分第一人柯潔在看了比賽后就直言“能分清大小,這點非常厲害”。
因此,這場“人類輸給機器”的對弈,不免再次讓人想到人工智能是否會接管人類、甚至威脅人類生存的話題。盡管包括霍金在內(nèi)的科學家都對人工智能的研發(fā)提出過警告,但就目前看來,電腦還遠未發(fā)展到這一步:在某些領域人腦肯定不如電腦,但人腦的一些簡單功能,至今也都還是人工智能難以突破的壁壘。
無論如何,“阿爾法圍棋”顯示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潛力,未來這一技術肯定會被應用到更多更廣的領域。技術本身沒有善惡,只是人類需要謹慎考慮其帶來的法律和倫理風險。(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當電腦 擊敗 人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