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中國“十三五”規劃對世界產生六大影響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題:中國“十三五”規劃對世界產生六大影響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 許曉青 劉歡 婁琛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正在審查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鑒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逾10萬億美元的GDP規模,“十三五”規劃外溢影響是空前的。
“十三五”規劃起止時間為2016年-2020年,這正是中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決勝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實現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受訪的多名分析人士認為,“十三五”規劃的相關戰略意圖、宏偉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至少會對世界產生六大影響。
其一,給世界提供“機遇升級版”
1999年4月,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中,時任中國總理朱镕基提出“中國機遇論”的概念。
當時,世界如此理解“中國機遇”:廉價的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創造了外資設廠、產能轉移的良機。
如今,中國規劃的新五年圖景正在徐徐展開:以“提質增效”為顯著特征的10萬億美元級中國經濟體,內需市場急劇膨脹,海外消費和投資能力不斷增強,對國際發展體系的貢獻日益顯著,正產生一股強勁動能,深刻影響全球格局的“再塑造”。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8日說,中國提出并付諸實踐的“一帶一路”倡議,標志著中國從一個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快速轉向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主義,受到普遍歡迎,參與伙伴越來越多,成果越來越顯著。
王毅說,“一帶一路”帶給未來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亞歐大陸共同發展繁榮的新的歷史畫卷。
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機遇升級版”將助力全球經濟擺脫增長乏力的“新平庸”困局。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專家陳鳳英說,今后五年的“中國圖景”將給世界帶來“軟”“硬”兼具、量質并重的“系統性新機遇”。
其二,為世界增一個創新型國家
53歲的深海探測員崔維成,在兩會開幕前收到一件“禮物”——萬米深潛母船“張謇”號竣工。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將崔維成特別關心的“深海空間站”列入“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
中國十年前提出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十三五”決定該目標實現與否。
崔維成也有自己的“十三五”。2019年,他將前往馬里亞納海溝水域,去探測已知的地球“最深極”,進行1.1萬米無人深潛器試驗……有望成為繼美國人之后第二批到達那里的探索者。
中國曾擁有人類史上許多最偉大發明,諸如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等,然而,從17世紀開始,卻多次錯過人類工業和科技革命,從而也與現代化屢屢失之交臂。
汲取歷史挫折與教訓,中國力爭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潮頭: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編輯:曾珂
關鍵詞:全國人大會議 十三五規劃 對世界產生六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