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要讓醫生的工資與創收真正脫鉤
對于醫改七年進程,鐘南山直言自己對醫改并不滿意,他建議公立醫院應當回歸公益性,不能讓醫生的工資與創收掛鉤,而這也是導至綜合醫院里兒科醫生流失的根源。(3月5日《新快報》)
公立醫院的最大特征是公益性,可事實上,卻不完全是公益性,因此,鐘南山才有回歸公立醫院公益性的說法,從現實來看,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還很難,只能說還只是“準公益性”,畢竟畢竟醫生的工資還是與創收掛鉤的。據了解,目前,國內公立醫院醫生工資與創收掛鉤的獎金比例過高,獎金最高能占到全部工資的70%-80%。不讓醫生的工資與創收掛鉤,才能真正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
醫生的工資不與創收掛鉤,就不需要發愁每天要看多少病的問題,不需要發愁多開處方,這個對他沒有直接的關系,這樣,就不會將患者看作是“對立面”,就不會想如何提高藥價和多檢查讓患者多掏錢。如果公立醫院對醫生的激勵來自對病人的收益,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系就會變成商家與消費者的關系,這種市場化導向必然會導致亂開藥、亂檢查。
山東省衛生廳出臺《山東省公立醫院內部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工作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將改變公立醫院人事及分配制度,讓醫生收入不再與科室收入“掛鉤”。將醫生獎金與科室收入脫鉤并不是山東省的“首創”,衛生部早已提出過:“禁止科室承包或出租,禁止給科室下達經濟指標以及科室收入與個人獎金、工資分配直接掛鉤。”而且國內一些地方還曾經進行過嘗試,但結果并不理想。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胡里奧·弗蘭克總結了醫改的規律,破除醫生因為經濟利益,利用自身信息優勢給患者盡可能多提供醫療服務和多開藥的激勵,是每個國家醫改的核心。根據理論規律和國際上的普遍做法,醫生的收入應該高水平、不掛鉤、透明化。而透明化則是因為財政撥款,與創收無關。而更為關鍵的是,財政撥款的“款”不是從患者身上賺得的,否則,只是換一種方式,仍然是難以脫鉤。
讓醫生的工資與創收脫鉤,才能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而私立醫院也該如此,如果能夠做到醫院不以贏利為目的,那么不僅公立醫院能夠回歸公益性,而且才會杜色私立醫院的“術中加價”。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醫改 醫療改革 “術中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