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用改革創新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上海代表團的審議。 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創新發展理念首要的是創新。要抓住時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伴隨著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大的經濟轉型。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然要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這一切,顯然離不開創新。
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可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讓人們充分享受科技給日常生活帶來的改變;創新會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也會促進現代服務業等新興行業的蓬勃發展;創新會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加速社會流動,促進公平正義。
在一個改革和創新緊密相連的時代,推動創新尤其是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顯然離不開改革,甚至還需要我們在某些時候具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啃硬骨頭、涉險灘的銳氣。不論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還是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政策扶持,抑或大力改進公共服務,都要將改革進行到底。以改革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為創新創造良好的生存土壤和發展空間。
創新不僅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也離不開創新創業者的努力。“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和市場制勝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一些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敢為天下先”,習慣安于現狀、墨守成規;尤其是那種在陳詞濫調中打轉、在改革創新中躊躇不前、在批評質疑中自說自話的做法,不可避免要遭遇市場的“滑鐵盧”和老百姓的“差評”。只有打破思維定勢、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創新才會成為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強烈的、持久的價值追求。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就是其中之一。這說明,堅持創新發展關系重大、意義深遠。我們“要激發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持續發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從提升社會認同、完善公共服務、降低進入門檻、增強自我突破等幾個方面內外結合、多方合力,用改革創新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源頭活水”,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編輯:秦云
關鍵詞:改革創新 可持續發展 未來 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