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拆了”還能保護什么記憶

2016年02月25日 14:20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拆還是不拆?這道“哈姆雷特”式的選擇題,擺到了上海市虹口區的面前。近日,在該區實施舊改計劃過程中,一座原日軍慰安所舊址“海乃家”建筑的拆留問題,引發社會關注。當地政府表示,雖不具備文物保護建筑的身份,但拆除工作現已暫停,并已邀請有關專家和文保機構進行重新評估。

“不管拆與不拆,都會做好有關記憶的保護工作”。官方的回應,可謂及時;審慎的態度,可謂負責?!昂D思摇钡拿\到底會迎來拆還是不拆?日后自會見分曉。但這事件卻帶給我們更多思考,當古舊的磚瓦在一片喧囂中被移除,當斑駁的墻壁在隆隆的推土機聲中轟然倒地,凝結在這些建筑上的歷史與人文記憶,又還有多少能被保存?

可以被觸摸的,才是最真實的記憶。將建筑信息化,搬到互聯網上,固然是有益手段;與文化專業保護機構商討加強合作,深挖人文價值,也的確不可或缺。然而,正如哲人所言,“建筑是用石頭寫成的史書”。假如遺址被移平,建筑被拆除,人們內心的遺憾且不說,就連所謂的歷史記憶,恐怕都會因缺少承載主體,而成為一片浮萍。在這個意義上,比其他舉措更加重要的,是對歷史建筑本身的修繕和保護。

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不少地方存在的大拆大建現象。不可否認,舊城改造、老舊小區翻新、棚戶區整治,既是維護市容市貌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向前發展的歷史必然。然而,一些地方主政者往往在政績思維的主導下,借“城鎮化”之名,大興土木,大搞“造城運動”。君可見,許多老舊的街道、建筑、城區都不見了,千村千城一面,山寨遍地開花,毫無歷史文化特色可言。失去歷史陳跡沒有“根”和“魂”的高樓新城,又何談吸引力和生命力?有人就曾感慨,“一樣的玻璃大樓,一樣的霓虹車流,站在城市的路邊,我卻分不清楚究竟身處何方?!边@樣的憂思,多少道出了大拆大建給城市帶來的“文化煩惱”。

一位詩人說過,“人的一生有兩樣東西不會忘記,那就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事實上,正是由于一座座老樓、一間間小房里刻錄了歷史魅影和風云際會,城市的文化土層,才有厚度;城市的歷史記憶,才有溫度。一定意義上,每一幢帶著時代烙印的建筑,都是城市的一部年鑒,當傳說已經緘默之時,它們依然還在無聲訴說。建筑承載的歷史記憶,恰恰是溝通傳統與現代、過去與未來的紐帶。在這個意義上,如何在城鎮化車輪前行的道路上,留住歷史文脈,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一道時代命題。

歷史文化,才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值得高興的是,就在前幾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保護歷史文化風貌”“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可謂把準了城市建設的脈搏。畢竟,生長在歷史的土壤上,城市才能真正讓人“記得住鄉愁”“安頓好心靈”。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海乃家” 留問題 歷史人文記憶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色色色色色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亚洲色影在线网站 | 亚洲青青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