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河北幽居寺釋迦牟尼佛首即將回歸
“流失十余載,終于要踏上回家路!期待文物平安到家!”得知“星云大師捐贈北齊佛首造像回歸啟程典禮”在臺灣舉行后,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建華第一時間發了這條朋友圈。
幾天后,這尊歷盡1460年滄桑的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將從臺灣高雄的佛光山出發,輾轉前往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3月1日,將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回歸儀式,短期展示后送回河北省博物院。
為了佛像“回家”這一天,劉建華整整等了20年。
公元556年(北齊天保七年),時任趙郡王的皇族高睿為其“亡伯大齊獻武皇帝”和“亡兄文襄皇帝”敬造釋迦牟尼佛像一尊,選用上好的漢白玉材料,由皇家工匠打造,代表了北齊時期佛教造像的最高水平。同時他還為父母打造了無量壽佛像,為自己和夫人造了阿閦佛像。
“這件文物太重要了!整個南北朝時期,這是唯一一尊在題記上詳細寫明自己的皇室身份以及為何人造像,而且用了最好的白石、最好的工匠,說它無與倫比也不為過。”提到佛像,劉建華贊不絕口。
劉建華跟這尊佛像的緣分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當時在河北省文物局工作的她,陪同幾位文物專家前往河北省靈壽縣縣城西北50公里左右的幽居寺進行考察。
回想起26年前的情形,她至今記憶猶新:“當時出了靈壽縣就是土路,交通很不方便。我們一行五人找了一輛工具車改裝的車子才到了那里。”
據她回憶,當時只有北京的一位專家帶了相機,但是里面太黑,拍出來的照片質量不高。不過仍能確認七級舍利磚塔及塔內供奉的3尊大佛像和18尊小佛像、石碑、僧房等,當時都保存完好。
同年秋天,舍利塔內的3個小佛龕被盜,文物部門加大保護力度,將小龕佛像全部搬遷到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保存。
1992年春,阿閦佛首被盜,公安部門立案偵查。鑒于幽居寺地處偏僻,保護難度大,河北省文物局決定將塔內的3尊佛像搬運到河北省博物館暫行保管。
劉建華陪同省博物館的保安人員一同前往幽居寺搬遷佛像,到幽居寺后先給佛像拍了照,再搬動佛像。意想不到的是:佛像身體的寬度超過了塔門的寬度,佛像無法運出。“有可能塔在重新修復的時候考慮到了防盜的因素。”她分析說。
“我在現場還畫了一個釋迦牟尼佛首的草圖,當時覺得佛首特別漂亮。”她說。
因為該塔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能隨意拆除塔門,為確保佛像安全,省文物局同意將塔門用鋼筋水泥封堵,并加固了圍墻門,更換安全鎖,增加義務保護員人數。
不幸的是,1996年,釋迦牟尼佛和無量壽佛的佛首同時被鑿下盜走,義務文物保護員被反鎖在房屋里,次日才被村民救出。經批準,文物部門忍痛拆卸了塔門,將殘缺的3尊佛身移出,連同其他文物一起運回石家莊市,存放于河北省博物館。
1997年,河北省公安部門偵破此案,抓捕了4名犯罪嫌疑人,但被盜的石雕佛像均已流失海外。
運回的文物被放在省博物館保管部院內,劉建華得以再次目睹這3尊佛像的真容。“仰望著這3尊無頭的佛像,我心痛不已,眼在流淚,心在流血。”她說。
雖沒有辦法找回佛首,但劉建華決定將手頭掌握的佛像資料整理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并關注此事,或許有一天佛首會被找到。這篇《北齊趙郡王高睿造像及相關文物遺存》發表在1999年的《文物》月刊中。
劉建華說,后來每每與學者討論起佛像的問題,心里就會隱隱作痛。“每思至此,絲絲的酸楚伴隨著五味雜陳就會一起涌上心頭。”她在一篇回憶文章里說。
轉機出現在2014年6月,佛光山的星云大師得到善心人士捐贈的一顆佛首,據說是河北上世紀90年代被盜流失的,文物部門發來圖片請劉建華鑒定,因為圖片尺寸太小,無法斷定,只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幾天后,佛光山如常法師發來了清晰的佛首照片。看到圖片的那一刻,劉建華激動不已,幾乎可以立刻肯定,這就是丟失多年的釋迦牟尼佛首。她趕緊把圖片與自己原有的照片以及自己繪制的線圖進行對比,兩者完全相同。
2014年7月底,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包括劉建華在內的四人鑒定組前往佛光山。“看到佛首的瞬間,熱淚盈眶,思緒萬千,十幾年來晝思夜想、魂牽夢繞、尋尋覓覓的佛首終于見到了。”劉建華回憶。
在鑒定現場,幾位專家仔細觀察佛首各部位,測量了相關數據,佛首頸部的鑿跡與佛身頸部的鑿跡模型完全吻合。現場目睹這一過程的所有人都興奮不已。
星云大師表示,佛教文物是人類重要的文化資產,屬于全人類共同所有,應該讓佛首回歸原處。他希望能先將佛身運到臺灣,使“金身合璧”,讓臺灣民眾也能欣賞古代的文化與佛教藝術,“讓他們發思古之幽情”。
2015年5月,佛身被運到佛光山,并在那里舉行了盛大的捐贈儀式,實現佛身與佛首合璧。供民眾瞻仰9個多月后,于今年2月21日舉行了回歸啟程儀式。
星云大師親自創作了《恭送佛首歌》,結尾這樣唱道:兩岸佛緣,千里道同,但愿時能相逢。
編輯:陳佳
關鍵詞:河北幽居寺 釋迦牟尼佛首 即將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