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尾氣檢測造假近半年無問責,太詭異

2016年02月22日 10:33 | 作者:劉文俊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2015年9月,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山東等四省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數據造假黑幕,但據報道,時至今日,除山東省環保廳已進行調查外,其他各省均無回應,至于問責,更是遙遙無期。

尾氣檢測造假,這早已是個公開的秘密。有專家曾表示,中國95%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存數據造假。但對這種造假的泛濫,一些地方監管部門似乎熟視無睹。甚至央視曝光尾氣檢測造假黑幕后,濟南市環保局只是匆匆回應“設備合格”,在有關部門被舉報“不作為”后,環保部在山東推行的尾氣大數據檢測試點企業卻遭到有關部門調查。

參與造假的企業沒人去查,真正致力于解決尾氣檢測造假的企業卻成了打擊對象,近半年都未被問責,不難想象,其背后的水該有多深。那么,到底是誰在擱置或阻撓尾氣檢測造假的調查問責?在尾氣檢測數據造假背后,跨部門的“紅頂產業”鏈條,到底有多長?

與國內尾氣檢測造假責任方安然無恙形成對比的是,德國大眾汽車尾氣排放造假事件被曝光后,大眾公司高層公開道歉,大眾不僅受到來自美國司法部門的全面調查,更被多國調查指控。僅在美國,大眾可能面臨最高達180億美元罰款。

近年以來,舉國上下都在關注霧霾治理,權威數據顯示,隨著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機動車尾氣已成為越來越多大中城市PM2.5的主要貢獻者。但作為治霾重要環節,尾氣檢測治理卻乏力,檢測造假也不見問責,這不僅消解了在空氣治污上的努力,也令民眾心中添堵。

包括《焦點訪談》曝光的四個省,有責任盡快說明它們對曝光問題的處理,如若它們仍消極以對,作為國家主管部門,不能置身事外,而應強力發聲。而打擊尾氣檢測造假,也不應只是處理幾個造假企業或機構,更要向造假背后的監管怠惰開刀。

例如,根據《計量法》要求“向社會出具公眾數據的計量器具須取得《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尾氣檢測設備都沒有取得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而負責該項工作的則是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這何嘗不是種當被問責的系統性失職?

環保部此前曾發布《關于開展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檢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直指,“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玩忽職守、弄虛作假行為,嚴重影響了機動車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造成了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尾氣檢測造假如此泛濫,不嚴厲查處幾個典型的職務犯罪案例,并公之于眾,如何以儆效尤?

尾氣檢測的全鏈條造假,當有全鏈條問責,從檢測設備生產廠家、尾氣檢測機構、檢測標準制定方及監管機構,無一例外。清除尾氣檢測行業的“烏煙瘴氣”,必須下一劑這樣的猛藥才行。

□于平(媒體人)


關鍵詞:尾氣檢測造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国产欧美在线看 | 一本在线高清不卡dvd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三区 | 日韩AV一本二本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