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圖說 圖說
直擊火災(zāi)后貴州苗寨:大火吞噬核心區(qū)三分之二
2月21日,貴州劍河,岑松鎮(zhèn)溫泉村火災(zāi)廢墟。截至21日凌晨,明火已經(jīng)被撲滅,救援人員仍在現(xiàn)場進行搶險。視覺中國供圖
三面環(huán)山,一條小河潺潺流過,幾百座吊腳木樓依山而建,這就是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城東北方向的溫泉村。2011年,溫泉村還被評為“貴州30個最具魅力民族村寨”,是當(dāng)?shù)氐闹糜尉包c。
2月20日18時許,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打破了這個小山村的寧靜。這一場大火吞噬了這個苗族大寨三分之二的核心區(qū)域建筑。
即使大火已經(jīng)過去24小時,火災(zāi)過后的廢墟中仍有余煙升起,空氣里彌漫著焦糊味。
張志毅的房子和最先起火的房屋緊挨著,大約相隔8米。
火借著風(fēng)勢很快大了起來,村民們向起火點聚集滅火,張志毅趕緊從家里端起一盆水沖了上去:“火勢太大了,那一點水根本不管用。”張志毅未到跟前,便被突然竄起的火苗逼了回來,火舌還將張志毅前額的頭發(fā)燒掉了許多。
當(dāng)時正在外面走親戚的歐秀輝接到消息后立刻趕了回來,歐秀輝清楚地記得,情急之下,他想到利用扳手使勁打開自家房子旁邊的大蓄水池閥門,那是村里專門為了防火災(zāi)而修建的消防水池。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只要閥門一打開,水就會大股大股地向外流。
遺憾的是,一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順利。“打開第一個閥門后,沒有水,大家又繼續(xù)把第二個閥門撬開,前后弄了十多分鐘,一點水也沒有出來。”歐秀輝說。
歐秀輝使勁撬開的那個閥門銹跡斑斑,看上去很久沒有打理過了。記者還在最先起火的房子20米處發(fā)現(xiàn)了一個消防水泵,記者試著打開了水泵的閥門,同樣沒有水流出。
自救的黃金時間過去了,歐秀輝有些絕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火向自己家燒來。他先是愣了會兒,緩過神來后,沖回家里,抱著棉被衣物等物品,向安全的地方跑去。
今年65歲的歐開德,是劍河縣的一名退休干部。家住劍河縣城的歐開德經(jīng)常回自己從小生長的溫泉村,20日傍晚,他正準(zhǔn)備吃晚飯,接到老家打來的電話。“電話里說老家著火了。”歐開德沒來得及多想,立刻放下手中的筷子,開車趕回去救火。
當(dāng)歐開德回到老家,原本漂亮的二層小樓已經(jīng)化作一片廢墟。和他家一同被燒毀的,還有寨子里的60余棟木制房屋,以及來不及搬走的糧食、銀飾、布匹、家具、家電等。
在村里的石壁上,到處可見一塊塊破碎的銀箔,那是在大火中熔化的苗銀。
相比于糧食、家具、家電,最讓歐開德痛心的是被損毀的銀飾和布匹:“那可是文化啊!”
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決定了苗族村寨消防通道的先天不足——大量全木結(jié)構(gòu)的建筑建在山坡上,街道最寬處也只有大約兩米,消防車根本無法進入。
此次大火中消防水源供給為何如此不足?劍河縣副縣長龍國金解釋道:“一是因為水源點地勢低,而消防蓄水池大多都在半山腰,水壓不夠。二是消防用水和村民用水是同一管道,而現(xiàn)在又正處于春節(jié)假日,村民用水量大,導(dǎo)致消防用水減少。”
編輯:曾珂
關(guān)鍵詞:貴州苗寨大火 貴州苗寨火災(zā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