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南京汪精衛墓摻五噸碎鋼鐵澆筑 后被300斤炸藥炸開
南京國際梅花節近日開幕,梅花山,山上山下,賞梅人絡繹不絕,摩肩接踵。除了梅花,梅花山其實還有其他看點。中山陵園管理局的文物專家告訴記者,民國時期大漢奸汪精衛的墓也在梅花山,如今還能找到殘跡。
梅花山被選為汪墓所在地
“春為一歲首,梅占百花魁”。梅花山早在明代就已經是賞梅勝地,文史作家陳寧駿告訴記者,梅花山這處勝地,老百姓非常喜歡,大漢奸汪精衛也早早看上,想將自己的墓設在這里。
其實,在汪精衛之前,梅花山已經埋葬了一位名人,那就是東吳大帝孫權。梅花山原名孫陵崗,也稱吳王墳,但孫權墓究竟在梅花山具體哪個位置,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1944年11月10日,汪精衛因為1935年遇刺時留下的槍傷復發,在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醫院病死。11月12日,他的尸體裝在楠木棺材里,由日本軍部用“海鶼”號飛機運回南京。
陳寧駿介紹,汪精衛生前曾有遺言,要葬在距離中山陵不遠的地方,他的老婆陳璧君和汪偽的高層官員將汪精衛的墓址選在梅花山山頂。
摻入了五噸碎鋼鐵
史料記載,汪精衛墓原計劃建墓室、祭堂、牌坊、警衛室等,預計造價5000萬偽幣。1944年11月23日,汪偽當局舉行了所謂的“安葬大典”。
當時,汪偽的主子、日本軍國主義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大勢已去,汪精衛墓的工程也只能草草進行,并沒有完工。最終,建成了墓室、祭堂、警衛室。
陳璧君看到日本敗局已定,也許是預料到汪精衛墓難逃被毀的命運,她特地命人將五噸碎鋼鐵塊,摻在混凝土中澆灌,澆鑄成厚厚的殼子,這樣,一般的鋼釬是無法打穿汪墓的。
隨著1945年8月日本軍國主義的投降,汪墓也難逃被毀的下場。
尸體未腐爛口袋留字條
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還都南京。蔣介石授意何應欽組織炸毀汪墓的行動。何應欽請派陸軍總部工兵指揮部馬崇六和74軍軍長張靈甫等人具體經辦此事。1946年1月21日晚,74軍51師工兵營用150公斤烈性炸藥炸開了汪精衛墓。
時任南京市市長的馬超俊,親自開棺驗看。只見汪精衛尸體覆蓋一面青天白日旗,身著偽政府文官禮服,即藏青色長袍馬褂,頭戴禮帽。由于下葬時,使用過防腐劑,汪精衛的尸體尚未腐爛,保存完好。
在汪精衛的口袋里,人們找到一張三寸長紙條,上面寫著“魂兮歸來”,為陳璧君親筆書寫,有招魂的含義。
棺材中,還有一本汪精衛手抄的詩稿,字跡還可辨認。多數詩作,已經發表,最后一首,字跡歪斜,很可能是汪的絕命詩:“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后人續春秋。”
梅花山曾有汪精衛跪像
陳寧駿告訴記者,1946年1月21日晚,汪精衛墓開棺后,尸體迅速被送往清涼山火化。工兵營平整好墳地,后來,汪精衛墓址上建了一座小亭,兩邊修建了長廊,這就是現在梅花山上的觀梅軒。
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聞慧斌處長介紹,現在梅花山上還有一些汪精衛墓的殘跡。昨天,記者隨著賞梅的人群,登上梅花山探訪,果然在觀梅軒附近看到一些鋼筋混凝土的建筑殘跡,這些很可能就與當年的汪精衛墓有關。
汪精衛墓的祭堂則保留下來,位于梅花山下的壽星宮內,曾作為陵園管理委員會園林處辦公室使用。另外,在石象路附近,還有幾個鋼筋混凝土柱礎,可能是汪精衛墓的牌坊遺跡。更加有趣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梅花山還設過一個汪精衛跪像。中山陵園管理局專家告訴記者,這個汪精衛跪像本來放在觀梅軒對面一個水泥平臺上,面朝中山陵祭堂,以示其向孫中山磕頭謝罪之意。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跪像被移走,目前保管在管理局園景園容處。
編輯:陳佳
關鍵詞:南京汪精衛墓 摻五噸碎鋼鐵澆筑 后被300斤炸藥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