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脫貧攻堅檢驗“落實能力”
剛剛過去的春節,“城鄉中國”再次成為輿論熱點。社會對城鄉差異的強烈關注再次提醒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于農村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
繼2015年底中西部22個省區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之后,中辦、國辦日前又印發了《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把“扶貧攻堅”改為“脫貧攻堅”,先立“軍令狀”表明決心,再以“指揮棒”引導脫貧,中央的意志彰顯無遺:到2020年實現“兩個確保”,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標志性指標,也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役。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感慨。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太行深處的阜平,到烏蒙山區的昭通;從甘肅中部的定西,到內蒙古邊陲的阿爾山,看真貧、知真貧,真扶貧、扶真貧,成為總書記“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實施精準扶貧”,新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思想清晰明確。
改革開放以來7億農村人口成功脫貧,有力證明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優越性,但到2020年實現“兩個確保”,依然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拿下的戰役。為什么這么說?一是實現到2020年六七千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需要每年減貧1000多萬人;二是脫貧攻堅先易后難,越往后成本越高、難度越大、見效越慢;三是讓數千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需要投入巨額資金,據測算,未來每年需要投入2000多億元;四是農村新的貧困人口還會出現,因災、因病、因學返貧情況還會時有發生;五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貧困人口就業和增收難度增大,一些農民因喪失工作重新陷入貧困。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所有這一切也都意味著,脫貧攻堅,空喊口號、盲目蠻干不行,搞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也不行,新時期的脫貧攻堅,必須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動員千遍,不如考核一次。《考核辦法》體現的正是精準扶貧導向。這種考核,不僅有貧困人口數量、貧困群眾收入等脫貧“硬指標”,還包括群眾認不認可、滿不滿意的“軟指標”;不僅依據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全國農村貧困監測等“官方”數據,還參考有關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的第三方評估。把“不清不楚”變成“一清二楚”,精準扶貧導向下的精準考核,就是為了有效避免可能出現的弄虛作假、“數字脫貧”等問題,也為省對市地、市地對縣、縣對鄉鎮、鄉鎮對村的督查問責指明了方向。脫貧攻堅要落實,《考核辦法》也要落實,才能形成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
“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歷史上,我們黨一直善于以目標帶領群眾,這是我們黨的一大優勢。而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更大優勢還在于,我們善于把目標變為現實。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關鍵在于落實”。以想抓落實的覺悟、敢抓落實的擔當、會抓落實的能力,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我們將在“脫貧”中完成使命,在攻堅中成就光榮。(馬望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脫貧攻堅 “落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