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書畫家的“三從四得” 從古 從新 從我
很多網友都曾經見過《尊重書畫家,請不要免費索取》之類的帖子,對此觀點褒貶不一。同情者有之,擁護者有之,大肆吐槽者也有不少。一位多年老友,可能經過多次忍讓之后,終于徹底爆發地寫道:“有什么了不起,向你要,是看得起你!” 如果說,前半句可能只是情緒的發泄,那么,后半句則確實隱藏著索畫者們的某種見解。從索畫的立場而言,大概也只有喜歡才要。
問題在于,從書畫家的立場而言,索畫就像打劫。書畫可以延年益壽、修養身心,這些都屬于高大上的精神追求。對于多年研習書畫的人而言,以此換取一些銀兩,改善一下現實生活,也是合情合理的。鄭板橋在《板橋潤格》中明確“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除此之外,更是直白地告訴別人:“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齊白石一生賣畫,不僅如此,也曾經為畫家尤無曲制定潤例:“近以求索者眾,不暇應接,深恐顧此失彼,有辜雅意,爰為代訂潤例如左……”可見,制定潤例,直接或婉拒親友索畫,是書畫家們長期以來的硬需求。
書畫家的成長道路,常常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經得起市場檢驗的書畫家,在這個群體之中少之又少。造成書畫家大量淘汰的原因很多,筆者認為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書畫家,至少需要具備這樣的“三從四得”:
一是作品要“從古”,通俗地說就是認祖歸宗。顏筋柳骨,各有面目。學習篆書的,不妨精研《散氏盤》、《石鼓文》等風貌,加以運化。學習漢隸的,在《禮器碑》、《張遷碑》、《曹全碑》、《石門頌》等名碑之間哪怕任意修習一種,脫化而出,都能不同凡響。學習行草書的,王羲之、米芾、王鐸等,不管出入于哪一家的路數,都能神采奕奕。關鍵問題在于,骨子里面必須有“古”的精髓。
二是作品要“從新”,通俗地說就是推陳出新。僅僅停留在古人面目之間而不能自拔者,也很難得到市場認可。尤其是在這個印刷術已經非常發達的時代,王羲之第二、八大山人第二,是毫無意義的。畫家如果不了解當下的趣味和追求,閉門造車,充其量也只是自戀型的自娛自樂。在市場上能夠昂首挺胸地走起,沒有筆墨不行,只有筆墨也不行。市場的綜合性,還體現在營銷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種因素的制約。
三是作品要“從我”,通俗地說就是自成一家。正如我們熟悉的20世紀書畫家,傅抱石的“抱石皴”,潘天壽的“強其骨”、“四邊四角”,還有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高劍父、關山月、黎雄才、張大千、吳子復等,無不是以強烈的自我面目贏得了歷史的好評。沒有獨特性,就沒有生命力。在書畫市場上,尤其如此。
從被市場接受,到開始有粉絲熱捧,需要一個過程。對于大多數書畫家來說,這個過程可能還很漫長。所以,“成功”的書畫家常常還需要有這樣“四得”:
一是未入市場要“忍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只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花拳繡腿,切勿急著把作品贈送親友、勇闖市場。不經歷一番長期艱苦的磨練,敗局是可想而知的。
二是銷路通暢要“記得”。買家不分大小,都是藝術的贊助人、珍貴的有緣人。一旦在市場上有了起色,請務必記得感謝所有的支持者、追捧者、鼓勵者。汗水是自己灑的,面子是別人給的,鈔票也不例外。免費索取,固然不甚歡迎。裝腔作勢、不懂感恩,同樣應該盡量避免。
三是暫時低迷要“耐得”。市場一路走高,除非你是大師。正常情況下,有走高,也有就低。特別是不要把某一次“成功”的營銷個案,誤以為是市場對你的普遍需求。努不努力是你的事,喜不喜歡是買家的事。切勿苛求,自找煩惱。
四是飛黃騰達要“容得”,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越是有了一定身價,越是需要謹言慎行,不要背后說三道四、罔議人非。誠如一句老話,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編輯:陳佳
關鍵詞:書畫家 “三從四得” 從古 從新 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