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抓錯藥不只是處方難認
近日,吉林省長春市民范女士到長春紅旗街附近的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開中藥,令她想不到的是,開了十味藥,醫院竟然給抓錯了兩味。一名女醫生在接待記者時表示,“這也不是什么大事兒,每味藥的藥量也不大,也就兩三克,現在患者已經把那兩味藥更換完了!”(2月2日《新文化報》)
抓錯藥的危害是大是小,稍有生活常識的人都不難明白,輕則貽誤疾病治療,重則導致病情加重,造成致死事故也不是沒有可能,而后果嚴重與否更未必與劑量大小成正比,極可能微不足道的那么一點兒,就引致難以挽回的惡果。誰能想到身為醫生竟然表現得如此“淡定”,直叫人心里禁不住打了個冷戰。
就個案本身而言,金銀花錯成金蓮花、木通錯成木香,或許真“不是什么大事兒”,但當事醫生所顯露出的漫不經心態度,配藥時缺乏起碼應有的嚴謹細致。對患者服藥安全的不負責任,卻絕非小事,這回由于患者多長了個心眼兒及時發現并糾正,幸未釀成不良后果,但顯然不可能每次都這么幸運。
要求醫生完全杜絕差錯或許是苛責,偶然、非主觀原因的疏忽、出錯并非完全不能原諒,關鍵在于能否找出癥結、引以為戒、繃緊神經、避免重犯。患者用藥之類,人命關天,無疑要求醫生慎之又慎,來不得絲毫草率馬虎,開具藥方時字跡盡量別太潦草以免認錯,抓藥時仔細辨識藥名,存在歧義、拿不準的跟開方醫生溝通、核實,避免出錯,理應是醫者必備素質。
一段時期以來,醫療沖突、糾紛時有發生,成為困擾各方的一大社會問題。呼吁患者及其家屬冷靜、理性對待醫療事故,當然是必要和必須的,但作為醫療工作者,恪守對患者健康、生命高度負責的原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最大限度避免人為事故的發生,顯得尤為關鍵。“不是什么大事兒”恰恰暴露出極個別醫護人員缺失對患者應有的尊重,是醫德不彰的具體表現,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正是損害醫生群體形象、加劇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誘因,“不是大事兒”的心態比抓錯藥更可怕,不可任由滋長。(范子軍)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醫院抓錯藥 處方難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