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熊思東委員:展望2016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過去一年,醫改不斷探索,以利于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對更廣泛人群的覆蓋。去年下半年,國家提出“健康中國”戰略,將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國內發展環境和國家利好政策推動,創新發展也將成為2016年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變革的重頭戲,醫療與“互聯網+”的結合將成為醫療改革的催化劑。作為醫改資深專家,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副校長熊思東多次為國內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建言。在2016年醫改的號角已經吹響之際,熊思東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闡述了他對2016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些展望。
醫療資源布局更趨合理
“醫療資源的布局調整將是2016年國內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重點,醫療資源的分布將更趨合理、更接地氣、更惠及民生。”熊思東認為,這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優質醫療資源將更多地向基層轉移。過去國內醫療的發展主要集中在重點城市、重點醫院,從去年到今年,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醫療衛生資源開始從大城市逐步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流動、擴散,基層民眾看專家難的問題正在逐步改變。醫院的層級、性質會發生結構性調整。
社區醫院的發展會是新的一年醫療衛生發展的重要一環,不同于之前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三甲醫院的情況,社區醫院、鄉鎮醫院等會在2016年取得較大發展,成為夯實基層醫療的基礎。
醫療衛生隊伍得到進一步充實。一方面,對于全科醫生和在社區醫院服務的基層醫療人員的培養會有新的改變;另一方面,對于一些緊缺的專業人才,如兒科醫生、麻醉科醫生、全科醫生等的培養,其受重視度在2016年會有明顯提高。
“醫療資源短缺長期困擾著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從長遠來看,需要培養更多的醫療衛生人才,這幾年政府一直非常重視這一問題。醫療衛生人員的培養不同于其他行業,其專業化、行業化決定了其不能像其他行業那樣可以跨行業吸收,必須主要依靠醫學院校專門培養。我認為,對培養醫療衛生人才的數量應該制定一個長期規劃。”熊思東表示。
“很多醫學院畢業生因為待遇問題轉行去做醫藥代表、醫療保險,近兩年的醫鬧事件也在打擊著醫學生從醫的信心,在醫療人才培養本身不足的情況下,又出現人才流失,這是非常痛心的。”熊思東認為,要改變目前我國醫療人才流失嚴重的現狀,一定要加強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同時提高他們的待遇水平,讓更多的優秀醫學畢業生充實到醫療隊伍中來。
加強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的觀點也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鐵嶺市副市長岳澤慧的支持。岳澤慧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就曾指出,“要想讓百姓信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過硬的醫護人才隊伍是關鍵。要實施基層醫療衛生隊伍能力提升計劃,并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去,提高基層醫生待遇水平,留住人才。”
醫保整合將成改革亮點
熊思東認為,2016年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僅要涉足到“深水區”,更要“結碩果、顯成效”,其中推進醫保整合將成為本年度的工作亮點。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就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出明確要求。醫保整合是實現新型城鎮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目標的重要條件,廣大群眾可以不分身份享受基本的醫療保險,這將是我國醫療保障制度一次很重要的改變。”熊思東說。
去年全國兩會時,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安徽省政協副主席趙韓也曾表示,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科學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的客觀需要。
除了醫保整合,醫保含金量也在逐步增加。“醫保含金量的增加主要體現在醫保報銷的比例提高,國家會在提高政府補助的同時,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比重。之前由于醫保基金有限,醫保只能維持在低水平,導致門診和住院報銷比例都比較低,而在今年這樣的情況將會得到明顯改善。”熊思東表示。
醫保含金量增加的另一個表現,是醫保覆蓋更全面。熊思東表示,醫保的參保率在2016年有望接近100%,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醫保覆蓋率在90%左右,有些落后地區在70%左右。同時,對于病種的覆蓋面也會更全面。最近幾年很多罕見病都已納入醫保范圍。基本藥物目錄清單也會拉長,清單每拉長一點,就意味著醫保報銷的范圍就更廣。“2016年會是中國建立醫療保險制度以來,改革最為出彩的一年。醫保的全民覆蓋將真正實現。”
“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盤活優質醫療資源
“分級診療就是根據醫院的不同定位,決定哪些疾病在哪些醫院看,能讓不同病情的患者就診狀況更細致、更高效。轉診是分級診療的一個重要環節。過去的轉診一般都是‘由下往上’,即由基層醫院向上級醫院轉診。2016年這一情況將發生重大變化,由單向轉診改為雙向轉診,既有基層醫院往上級醫院轉,也有上級醫院向基層醫院轉,根據病情靈活選擇。”熊思東介紹。
熊思東指出,結構不合理是導致醫療資源相對短缺的原因,解決結構性不合理問題是醫改短期內可以實現的目標。我們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分級診療可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2016年,醫生多點執業會得到進一步推廣,三甲醫院的醫生可以到下級醫院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優質醫療資源短缺和分配不均的問題。”
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將是我國醫療體制更加合理化的重要方面,醫療機構之間會借此變成有機結合的整體。
關于加強基層醫療建設、促進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李鈾曾建議,要加強基層硬件和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全科醫生培養的政策保障機制,制定服務收費標準和醫保支付政策,推動就醫路徑轉變,促進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資源互補、協同、高效運營。
“互聯網+醫療”向“醫療+互聯網”轉型
去年初,在“互聯網+”國家戰略提出之后,各行各業都在尋求與互聯網結合轉型的路徑,“互聯網+醫療”也做了很多嘗試。但也出現了一些比較普遍的問題,這也導致了很多唱衰互聯網醫療聲音的出現。這些問題的出現是由于很多投資者對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了解甚少,以為只要利用在其他行業百試不爽的模式就可以在醫療行業輕松復制,顯然,這是行不通的。
熊思東指出,醫療具有很強的行業限制性,涉及各方面的法律法規眾多。同時,醫療行業的專業門檻特別高,并不是通過幾個軟件就可以進入的。互聯網思維、資本運作、對于快周期回報的追求等這些傳統的互聯網模式在進入醫療行業時遇到了嚴重的“水土不服”。
是不是醫療就不適合與互聯網結合呢?熊思東認為,遇到一些問題之后的全盤否定是不可取的。“互聯網+”作為國家重點戰略,是這個時代的發展方向,醫療衛生事業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方向。之前的嘗試遇到問題很正常,只是證明醫療與互聯網結合時需要調整好方向和切入點。在2016年,互聯網和醫療的結合將更加清晰、更具規模、更顯效率。
熊思東認為,2016年互聯網醫療重點發展的方向應該是由“互聯網+醫療”轉變為“醫療+互聯網”。“這不僅僅是提法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性質的變化。‘互聯網+醫療’是以互聯網的思維、運作、盈利模式來滲透改變傳統醫療,過去一年的嘗試證明這不太成功。而‘醫療+互聯網’強調的是以醫療為主體,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整合使醫療更加通暢、人員配置更加合理、效率更高。這種模式下,核心仍然是醫療本身,互聯網只是作為技術助推的角色,比如在分級診療、雙向轉診、醫院忙閑時段分配等方面,互聯網技術就可以幫助醫療機構顯著提高效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李蘭娟曾就智慧醫療建設表示,建立以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數據中心、遠程醫療等關鍵技術為核心的數字衛生技術已成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及公平性的重要手段,也為實現智慧醫療提供了技術保障。
在熊思東看來,智慧醫療正是“醫療+互聯網”的一個突出表現。并且,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將成為精準醫療發展的重要支撐。過去的疾病用藥基本都是基于醫生的經驗,而現在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我們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更精準地看到藥物的療效,這是今后精準醫療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提高醫療效率和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將會節省大量的醫療資源,有效緩解國內醫療資源嚴重緊張的問題。
“在不斷地探索中,互聯網和醫療的結合一定會走出一條適合中國醫療事業發展的道路。互聯網帶來的應該是醫療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用互聯網的運作方式和資本的急功近利來誤導大家。”熊思東說。
兒科醫生匱乏短板將更受重視
熊思東介紹,國內兒科醫生的缺口一直很大,隨著去年底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兒科醫生的需求量進一步增加。因而,加大對兒科醫生的培養,成為當務之急。從去年開始,國家加大了對有條件的醫學院校兒科專業的建設,兒科醫生考試也更有針對性。
農工黨中央曾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建議,目前國內兒科醫生資源極度短缺,需要盡快恢復并擴大兒科專業醫生的招生計劃,加大兒科醫生培養力度。倡導兒科的公益性,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衡量兒科的價值。增加各級兒科編制規模,推進兒科標準化建設。
很多醫院也已開始著手“兒科醫聯體”建設——通過一所專業的兒科醫院來帶動其他多所綜合性醫院的兒科部門,如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就把相應綜合性醫院中兒科專業比較弱的部門都進行了覆蓋支持。熊思東認為,2016年“兒科醫聯體”建設將在更大范圍內推廣。
“全國無論大小城市都面臨著兒科醫生短缺的難題,這是體制和機制的問題。收入低、壓力大、風險高,是造成兒科醫生匱乏的主要原因。現在一個孩子生病,通常有四五個家長陪著,當這么多雙眼睛盯著一個兒科醫生的時候,任何細微的差錯都會被無限放大。兒童疾病特點是變幻莫測,在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內病情就可能發生急劇變化,治療風險特別大。再加上部分家長對醫生的不理解、不認同,導致兒科醫生的壓力非常大,醫學院校畢業生也因此不愿意當兒科醫生。”熊思東建議國家給兒科醫生一些特殊的關照,各類保險需要對兒科醫生以及兒科疾病給予更多的支持。這樣才能讓兒科醫生這個原來沒人愿意干的苦差事,有更多的人才加入進來。
健康管理和老年健康備受關注
熊思東認為,今后醫療衛生發展的兩大塊,包括前期以預防保健為主的健康自主監測管理和后期的醫療管理。而最理想的模式是加強健康自主監測管理,即“治未病”。
健康自主監測管理有賴于可穿戴設備的發展,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用手機監測記錄自己每天走的步數、消耗的卡路里、心跳、血壓等參數,這是健康自主監測管理的雛形。2016年這一產業會進一步發展,由之前的企業自發行為發展為整個健康行業號召推廣,這將會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也會讓健康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老年健康問題也將備受關注。“兩院融合”指的是將基層養老院和保健所這兩類不同性質的機構進行融合,使之既有養老又有醫療功能。目前,“醫養結合”被很多地方政府納入“十三五”規劃中,加快醫院養老院一體化建設成為共識。“兩院融合”的實現,將使我們更好地應對老齡化問題,更好地保護老年人健康。
編輯:趙彥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熊思東 分級診療 醫保整合 互聯網+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