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為什么歐洲過年不是一種負擔

2016年02月03日 09:16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歐洲的新年幾乎沒有“年味兒”,年輕人和他們的家人分別在平行的空間里以自己的方式辭舊迎新,去平緩在過去一年中雙方之間可能積攢的緊張感。

剛剛送走公歷的新年,又將迎來中國的春節。身邊的來自世界各國的同事和朋友們早已精神抖擻地開始了新一年的規劃和工作,而我最近卻一直在為國內學校的各類年終填報和總結工作忙碌。昨天一位瑞士本國朋友問我,為何你最近總是郁郁寡歡?我苦笑答:因為快過年啦。他更納悶了:難道過年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我只好說:既是,又不是吧。

新舊交替、辭舊迎新之時,往往是任何一種文化都要隆重慶祝的節日,人們理應在這個時候卸下舊日的負擔,以新的面貌繼續行路。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過年”這個行為有了不盡相同的含義。

就我可能不那么準確的觀察來看,在當下中國,除了小孩以外,恐怕沒有多少人打心眼里喜歡過年,家族內的各種繁文縟節,朋友間的各種禮尚往來,甚至結了婚的夫婦該回誰家度除夕,都成為壓在每個人心頭沉重不堪的禮儀負擔。更不要說那些剛剛工作沒多久,尚未解決“個人問題”的年輕人,要以怎樣的困苦與無奈去面對家鄉的七姑八姨的窺私與逼婚,已經成為當代社會文化中的一個難解之謎。做中國人不容易,因為每一年都以負擔開始,再以負擔終結。

相比之下,西方的新年輕松得多,在很多地方,新年甚至不是一個家庭節日。當然,其他一些節日仍有較為繁瑣的程序,比如基督教徒過的圣誕節,或猶太教徒過的光明節,不過這些節日在本質上都旨在令人“放下”而不是“背負”。在集體主義價值觀盛行的文化里,家庭與個體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既有“皈依”,又有“索取”,兩者在多個層面上緊密關聯;而在個人主義文化的觀照下,個體擁有相對于家庭的較為獨立的地位,因而任何非宗教的節日在本質上是兩者均獲得放松的絕佳時刻。歐洲的新年幾乎沒有“年味兒”,年輕人和他們的家人分別在平行的空間里以自己的方式辭舊迎新,去平緩在過去一年中雙方之間可能積攢的緊張感。

但在中國,過年成為生活方式日趨現代化的人們一年一度的回歸傳統、服膺“老例”的日子,遠離原生家庭的年輕人只好咬牙度過這一年一度的“煎熬”,來補償自己在心靈上對家庭的虧欠。

說實話,我有點慶幸自己今年將孤身一人在國外過春節,這種經歷讓我能夠置身事外地反思“過年”這一行為的文化意涵。中西方兩種文化如何看待人與人的關系、人與家庭的關系,以及人與更宏大的文化傳統之間的關系,在辭舊迎新這個至關重要的瞬間得到了精確的體現。在中國過年成為既快樂又沉重的文化經驗,折射出中國社會加速變遷的過程中傳統價值與現代生活方式之間存在的種種沖突。也許再過二十年,“過年”這一行為與“家園”這一概念之間將不存在任何關聯,到那個時候,人們會不會反而去懷念那些“有負擔”的春節呢?

□常江(文化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歐洲過年不是負擔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四亚洲 | 午夜在线观看的那种网站 |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 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视频播放器 | 五月婷婷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