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內蒙古自治區兩會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大會發言】朱華:內蒙古兒科醫療資源要為“全面兩孩”做好準備

2016年02月01日 15:19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 “十二五”末,內蒙古自治區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到5.49‰和6.49‰,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面對“2020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健康內蒙古”和“實施全面兩孩”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自治區兒科醫療服務體系還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困難需要解決。

一、存在問題

(一)兒科醫療資源供給不足。2010年底數據顯示,我區常住人口中0—14歲兒童為348.26萬人,占14.10%。截止2015年末,全區注冊執業(助理)醫師為9.47萬人,其中兒科注冊醫師(助理)醫師僅3960人,占4.1%,服務地理資源每百平方公里僅為0.34人,而且主要集中在呼市、包頭及赤峰等主要城市,阿拉善兒科醫生僅有31人。全區兒科醫師缺口近5000人。

(二)兒科分級醫療層次混淆。不同級別的兒科醫療衛生機構在功能上重疊,體系層次不清晰。自治區和各盟市醫療技術和配套設施參差不齊,未來兒童醫院、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二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兒科基本醫療服務方面,還沒有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的分級診療格局。

(三)兒科醫師工作負荷量日益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區148家綜合醫院中,僅占4.74 %的兒科醫生完成了全部門急診患者量和全部出院患者量7.61 %和12.5 %,高峰期兒科醫師日均負擔門診量達到100多人次。兒科醫生高負荷、高風險的職業狀態日益凸顯, 特別是2015年末,全國各大城市各大醫院兒科紛紛告急,上海等一些大醫院“限診令”升級,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

(四)綜合醫院兒科功能日益萎縮。三級綜合醫院由于床位有限,專業劃分不細,床位配置逐步萎縮,導致兒科醫療服務能力普遍不足,兒科業務收入明顯低于其他科室,兒科日益淪落為醫院的“邊緣科室”。有10家綜合醫院沒有專職兒科醫生。

二、建議

(一)加快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資源優化。在即將制定出臺的《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資源配置標準》和《內蒙古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中要加大兒科醫療衛生資源的規劃,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健全自治區、盟市、旗縣和基層醫療機構四級兒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對兒童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兒科的扶持力度。著力在優化存量,補足短板,增加動力方面下足力氣,避免資源重復與浪費。公共財政對公共醫療衛生的投入中,明確重點投入兒科建設的預算所占的比例。加強兒科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兒科高級人才與基層人才的培養,加強區域兒科醫聯體建設。

(二)大力改革兒科醫學教育培養機制,在內蒙古地區的醫學院校設立兒科專業。目前,內蒙古各醫學院校均未設立兒科專業,兒科人才的培養源頭缺失,兒科技術人才基礎的、持續培養機制更是缺失。要盡快在我區各醫學院校設立兒科醫學專業,全面恢復兒科人才培養。醫學院校開始招生時就“計劃”未來人才的需求量,兼顧農牧區基層考生去向,建立定向培養與助學獎學相結合的兒科醫學生培養機制,從源頭上解決兒科醫學生培養不足的問題,通過建立良好的職業教育保障體系,保障內蒙古兒科醫學人才培養制度持續健康發展。

(三)改革醫療技術人才招聘制度。我區有多家醫院自聘一年以上兒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難以被正式錄用,合同制身份難以轉變,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得不到妥善解決,成為人才流失的隱患。兒科醫生“招不來,留不住”的現象日漸突出。建議將兒科醫生納入短缺或急需專業人才招聘范圍,取消兒科醫生筆試開考報名比例規定;將兒科醫療專業技術人員面試考核內容轉變為考核兒科專業診斷治療水平以及醫學倫理等知識,確保具有兒科基本專業知識技能的人才進入醫療衛生機構。

(四)改革兒科醫生薪酬制度。正確認識兒科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從制度上解決薪酬問題。一是政府應盡快出臺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體系、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醫療機構提高兒科醫生薪酬分配比例,在績效分配上有所傾斜,加強督促,抓好落實。二是在兒科醫生職稱評定方面,建立符合兒科崗位特點的職稱評定標準,特別是針對基層兒科人員,放寬職稱評定條件和標準,確保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兒科的正常運轉,為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發言人工作單位及主要職務:自治區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內蒙古自治區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內蒙古 朱華 兒科醫療資源 全面兩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欧洲精品 |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老熟女 | 热门午夜国产视频观看92 | 天天看精品动漫视频一区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