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鐘南山:特發性肺纖維化誤診漏診普遍
“近年來,間質性肺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特發性肺纖維化是最常見的間質性肺疾病?!敝袊こ淘涸菏俊V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榮譽所長鐘南山在日前召開的“中外肺間質病專家病例交流研討會”上表示,“特發性肺纖維化在國際上被視為罕見病,在我國尤其是三甲醫院還是比較常見,但卻存在知曉率低,誤診、漏診或延誤診斷情況普遍,患者治療選擇有限等問題?!?/p>
一半人確診后兩三年死亡
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肺被形象地稱為“絲瓜筋”(北方人又稱“絲瓜瓤”),這是因為患者肺泡和血管之間的組織增厚,形成疤痕,失去彈性,變得像堅韌的絲瓜筋一般。
“一旦患上這個病,有些人病情會迅速惡化?!丙溈笋R斯特大學Dr. Martin Kolb介紹,有一半患者在確診后的兩三年內死亡,5年生存率低于30%,比多數癌癥(如白血病、乳腺癌、結腸癌、子宮瘤、腎癌等)的生存率都低,因此又被稱為“不是癌癥的癌癥”。
“目前,中國還沒有關于特發性肺纖維化診斷率的相關統計數據。”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陳榮昌教授介紹:“由于患病人數少,疾病初期癥狀不明顯,以及部分醫生相關診斷經驗不足,漏診和誤診的患者可能也多于國外?!?/p>
普通CT不能早發現
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不僅生存率低,還經常被誤診和延誤診斷。國外研究顯示,患者從首個癥狀出現到被明確診斷,通常被延誤一兩年,超過50%的患者往往看過三個醫生才被明確診斷。即使已被診斷,也有一半的患者被誤診為慢阻肺、哮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肺部疾病。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三部主任代華平教授解釋,主要是因為這些病有較為相似的癥狀,如咳嗽、氣短、胸悶等。此外,很多病人在診斷時沒有做高分辨率CT,只是做普通胸片是很難發覺的,所以經常被診斷為慢阻肺、哮喘等疾病?!按蠖鄶挡∪硕嫉胶芡砥诹?,才去再做高分辨率CT,發現肺間質病的相關表現,這時才有可能被確診”。
吸煙是主要的危險因素
代華平教授提醒,老年人如有吸煙、空氣污染、胃食管反流、家族史等危險因素,并且出現干咳、氣短、疲乏無力、經常感冒、體重減輕等癥狀,應盡早到正規醫院做個高分辨率的CT檢查來明確診斷?!案叻直媛蔆T較普通CT能更明顯、清晰地顯示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肺部如蜘蛛網一樣的小窩蜂陰影?!?/span>
據介紹,目前對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治療,國際指南強烈推薦的是肺移植和氧療,但肺移植我國還沒那么普及,只有少數醫院能做,況且也沒那么容易找到合適的供體。另外推薦的是藥物治療,例如抗胃食管反流的抗酸藥,還有吡非尼酮和尼達尼布。
“雖然已有藥物可以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但患者面臨能選擇的實在很少。”因此,鐘南山呼吁,“對于防治罕見病等疾病的新藥,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快審批流程,能讓更多的患者早點獲益?!?nbsp;
編輯:趙彥
關鍵詞:鐘南山 特發性肺纖維化 誤診漏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