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老父掛號見醫生兒子”更見分級診療的迫切
“下一位。”“孩子,忙一晚上了,喝點水吧。”值班醫生抬起頭,發現面前的“患者”竟是自己的父親。近日,這段“父掛號見醫生兒子,相見只為讓你歇會兒”的視頻在網絡熱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工作人員證實,視頻由該院醫生的真實經歷改編,“原型”為急診外科醫生遲騁。該視頻制作完成于2014年12月。(1月31日《新京報》)
這位讓父親很難見到的醫生兒子,當晚6時上班,接連診治了60多位患者。據這位醫生介紹,他的同事白班時間8個小時,診治患者150人到200人。如此高的工作量,不是一般人能夠受得了的。醫生工作很累,我們見過不少醫生因為手術太多太累而倒下的,也見過醫生在手術間隙在走廊上睡著了的情景。
醫生為何那么累?為何忙到父親見醫生兒子也要掛號?答案之一便是病人太多了。處于北京的好醫院,病人想要不多都很困難。說起來,“老父掛號見醫生兒子”的背后,是分級診療制度未能真正全面實施。如果真能夠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理想就醫格局,如果在醫療上多投入,醫生的數量能夠不斷得到增加,醫生的工作量就會減輕,如此,也用不著醫生連水都喝不上,連上個廁所都難。
醫生太累的醫療制度顯然是不完美的,這實際上也不利于病人的康復。而“老父掛號見醫生兒子”的背后,還有一些社區醫生很閑,他們因為沒有病人而不得不坐冷板凳,這何嘗不是醫療資源的浪費?“老父掛號見醫生兒子”是辛酸的感動,讓我們的心情充滿憂郁,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讓大醫院的醫生不要那么忙,讓社區醫生能夠忙起來,病人分級治療,那才是和諧的,也是我們想擁有的。(郭文斌)
編輯:趙彥
關鍵詞:老父掛號見醫生兒子 分級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