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中國社會救助在寒潮中升溫
這幾天,一場罕見的寒潮席卷中國大部,讓一貫寒冷的北方刷新了低氣溫“極值”,也給向來溫暖的南方帶來了雪災冰凍。
面對“超級寒潮”,社會各界對困難群體及時開展救助,一床床棉被、一件件棉大衣,成為寒冬中涌動的數股暖流,幫助這些困難人士度過嚴寒。
“今晚有兩個人愿意跟我們去救助站。”21日深夜10點半,江西南昌市救助管理站站長胡貴慶搓了搓凍紅的手,結束了當天的巡查工作。
根據天氣預報,這一天是南昌的初雪夜。胡貴慶和9名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延長了巡查時間,想趕在降雪前勸服更多的流浪人員跟他們回站里。“實在勸不動的,就送給他們一些御寒的棉被、棉衣和果腹的干糧。”
這樣的雪夜尋訪,還在中國許多城市悄然發生著。
23日,江西九江的廬山已銀裝素裹,室外氣溫達零下15度。交通不便導致山上日常必需品的價格上漲了至少10%,但孤寡老人周渲和卻不必為這些犯愁。
早在幾個月前,當地民政部門就給他和山上75戶的低保戶家中送來了1000斤的愛心煤;前幾日剛降雪時,又給他送來了米、油、棉被以及慰問金。
為應對“超級寒潮”,民政部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加大“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力度,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有效救助服務。
黑龍江省抽調專門工作人員,對轄區內困難群眾、重點救助對象、街面流浪乞討人員情況全面排查,對留守兒童進行摸排登記,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福建省發布雪災黃色信號,1萬床棉被、8000件棉大衣、120臺發電機、40萬根蠟燭等物資已發往南平、三明、龍巖、寧德等地。
浙江省加大對危舊房和困難群眾的摸底排查,及時轉移居住在危險住房和自身御寒有困難的群眾,杭州市還針對流浪乞討人員啟動了應急避寒點供其食宿、就醫……
這種井然有序得益于中國現有的“8+1”社會救助制度框架,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和臨時救助等8項制度;同時,明確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
專家表示,隨著中國社會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完善,保障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的民生安全網將編織得更密更牢。
值得一提的是,民間力量的“補位”作用也發揮得越來越充分。為了方便愛心人士找到流浪人員,一些社會團體還自發繪制了流浪露宿者分布圖共享在網上。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社會救助 超級寒潮 流浪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