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對GDP貢獻率超六成 消費成中國經濟“頂梁柱”
1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介紹2015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電 (陳溯)在外貿遇冷、投資增速回落的情況下,消費成為中國經濟的“頂梁柱”。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19日表示,2015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GDP的貢獻率為66.4%,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
2015年,兩位數增長的消費數據在中國經濟的成績單中格外醒目。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
進入“十三五”,中國迎來期盼已久的消費型經濟時代。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不少專家指出,不論是需求側還是供給側,中國消費仍有進一步挖掘的潛力,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將在未來變得更為顯著。
“收入情況決定了消費的需求側,是消費的核心和基礎。”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對中新社記者說。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
蔡志洲表示,“十三五”規劃草案提出到2020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政府多方出手提升居民收入將有助于消費潛力的提升。“過去幾年,中國用于投資的錢較多,而居民手中的錢較少,比例不均衡,未來兩者將實現同步增長。”
此外,近年來中國的社會保障力度不斷增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工作迅速推進,保險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研究員鄒蘊涵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這將逐步降低居民由于對未來的不確定而產生的預防性儲蓄,減少消費顧慮,增強消費意愿,從根本上解除制約中國居民消費的枷鎖。”
除了有收入和社會保障做消費的“定心丸”,經濟結構出現的新變化也為消費市場注入了新活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10個百分點。服務業在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不斷上升。
蔡志洲指出,以往的消費數據僅僅計算實物消費品零售額,并沒有將服務類消費數據納入其中,因此不能全面反映中國居民消費情況。他表示,人們對于吃穿用等物質消費是有限的,近年來服務類商品的消費呈現出大幅增長趨勢,“房租、交通、旅游、在外吃飯、娛樂、教育培訓等服務商品的支出占據了消費的很大部分。”
中國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副巡視員趙立東表示,中國居民的消費需求正經歷從量的滿足向質的提升、從有形產品需求向服務消費需求、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性化三大轉變。
“未來的消費潛力存在于根據需求變化而產生的消費結構調整和升級上。”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表示,商品正向品質化、品牌化、個性化方向發展,健康類產品、文化類產品將越來越多,這些調整都會為消費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網購已經成為消費新業態。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網上零售額38773億元,比上年增長33.3%。
鄒蘊涵指出,“互聯網+”對消費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是提高了商貿流通效率,提高了居民消費的便捷程度;二是通過產業服務變革,改善了消費環境。“未來,商品零售的O2O、批發貿易的互聯網化以及互聯網場景下的服務消費這三大趨勢將成為消費需求較快增長的助推器。”
“雖然會對實體消費造成沖擊,但整體來看,網購令消費品銷售的總體規模變大,增加的部分彌補了萎縮的部分,網購這種新業態有助于推動消費增長。”蔡志洲說。(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GDP 消費 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