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創新發展加工貿易新政印發 改革仍需維持比較優勢

2016年01月19日 09:48 | 來源:央廣網
分享到: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依靠勞動力等低成本要素發展起來的加工貿易,一直是我國外貿發展的“傳統強項”。在我國走向世界貿易第一大國的過程中,加工貿易的貢獻率一度超過50%。而如今,這種傳統的粗放式發展卻難以為繼,加工貿易到了改革關口。

  值此之際,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果,進一步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加工貿易迎來政策東風。

  加工貿易,簡單說是指企業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自己加工或裝配成成品后,再出口國外。一直以來,它也被稱為“無根工業”,說的是產品原料、市場“兩頭在外”,賺的是“貼牌代工”的錢。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依靠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引進外資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逐漸成為面向全球的加工制造基地。然而,這種優勢在新的世紀里,卻受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向擠壓”。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支陸遜介紹,2013年以來我們國家產能和訂單向外轉移影響外貿出口金額達950億美元,同時越南等發展中國家承接產業資本轉移加快。2009年以來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年均增幅超過10%,目前沿海地區雇傭工人成本已達5500元/月,是緬甸、孟加拉等周邊國家的3-5倍。

  工資漲,成本就高。不僅僅是勞動力成本,我國土地、資源的成本也在持續走高,環境的承載能力接近上限。而跨國公司主導的大規模國際產業轉移明顯放緩,發達國家紛紛提倡“產業回歸”。競爭選手越來越多、跑道卻越來越窄,加工貿易增速近年來開始放緩,貿易占比從半壁江山降至1/3。

  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同比下降10.6%,走到了改革關口。有統計,全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來料加工企業90%以上在廣東。沒有政策的松綁和扶持,光進口不作價設備的稅收一項就能讓轉型化為泡影。企業想轉型,有更多的自主權,首先需要轉為法人企業。

  截至去年底,廣東關區共有7500家有意愿、有條件的來料加工企業轉型為法人企業,占總量的70%,還有不少企業紛紛設立研發中心。廣東在實踐中,還試行先內銷,后集中申報納稅,建立鼓勵內銷的“快速通道”,這極大地減輕企業資金流的負擔,和開拓市場的壓力。

  2011年以來,加工貿易大省廣東啟動了新一輪轉型升級,廣東海關和省政府積極配合,努力為企業爭取政策空間,實現不停產轉型。上海復旦大學世界經濟所所長華民說,經濟結構調整是代際調整,繼續發展加工貿易,眼下是最有空間的發展方式,還是要回到原來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道路,控制成本,去提高勞動力的素質,來維持可持續的增長。一個國家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一個中端、高端的產業結構,需要幾代人的調整,是需要過程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通過加工貿易的渠道繼續維持比較優勢,是最有空間的。

  加工貿易迎來政策東風,未來貨物的大出大進轉向優出、優進將推動我們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記者丁飛 鄭澍)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創新發展加工貿易新政 改革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电影 | 在线一级视频欧美亚洲 | 午夜资源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一级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卡 | 在线jyzzjyzz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