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賣藥APP如何才能讓顧客“感冒”?

2016年01月14日 16:29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以后若有頭疼肚子痛等癥狀,您也許能在手機App上咨詢藥師,直接下單買藥了。近日,記者發現“康康買藥”、“叮當快藥”等多款賣藥APP在各應用超市上線,市民可以通過這種APP在網上咨詢藥劑師、選藥、下單,實現足不出戶看病買藥。然而,這種方便快捷的看病購藥模式,并未被大多數市民接納。(1月13日 《福州日報》)

其實,公眾對賣藥APP不“感冒”,并不讓人意外。一則,賣藥APP并不支持刷醫保卡消費。但現實中,大多數市民早就習慣了不動用自己現金的刷卡購藥。因此,即使是賣藥APP在價格上有一定優勢,也很難令公眾“自掏腰包”。二則,賣藥APP上線時間尚短,并未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公眾對賣藥APP的藥品質量,存在一定的疑慮。再則,賣藥APP只能銷售非處方藥,但很多時候公眾買藥的處方單,卻是既有處方藥,又有非處方藥。這顯然會影響到顧客的購藥體驗。因此,賣藥APP雖然模式很先進,但公眾卻并不“感冒”。

據相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市場流通的70萬種藥品,售價超出廠價5到6倍。例如,一款頭孢尼西注射劑,每支0.5g的規格零售價為32.8元,而出廠價僅為4.9元。為何藥品的出廠價與售價之間相差如此懸殊?無疑,問題就出現在流通環節。醫院、醫藥代表和中間經銷商吃掉了大多數利潤。顯然,賣藥APP的出現,可以通過競爭,打破當前畸形的醫藥供應鏈,倒逼藥價回歸合理區間。因此,從競爭角度看,相關部門絕不能讓賣藥APP胎死腹中。

那么,賣藥APP如何才能讓顧客“感冒”?首先,主管部門要進行松綁。一方面,盡快開放醫保卡刷卡服務,讓線上APP與線下的藥店同起點競爭。另一方面,要制定相關政策,引導藥店與賣藥APP結合,相成O2O的服務模式,補強賣藥APP不能出售處方藥的短板。

更重要的是,賣藥APP也要與時俱進,跟上“互聯網+”的節奏。目前,賣藥APP只是簡單的把線下的藥店搬到網上。但如此競爭賣藥APP并不占優勢。試想,藥店早就實現進小區,在小區藥店買藥,遠比在網上買藥便捷,顧客為何會舍近求遠?因此,賣藥APP只有錯位競爭,提供更多附加服務,才能吸引顧客。比如,賣藥APP可提供在線診斷服務,為顧客提供24小時的健康服務;積極拓展O2O服務模式,讓網絡賣藥離客戶不在遙遠,逐漸提升客戶的認同感。總之,賣藥APP 只有擺脫單純的賣藥觀念,提供更多的“互聯網+”服務,才能讓顧客真正“感冒”!(薛家明)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賣藥APP “康康買藥”“叮當快藥”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在线 |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深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