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時隔六年外貿再現進出口雙降 政策顯效積極因素正在累積
海關總署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出口同比下降1.8%,進口同比下降13.2%,這是自2009年以來,我國進出口再現雙降。盡管如此,在復雜嚴峻的局面中,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仍然呈現一些積極變化。分析人士指出,2016年我國外貿形勢的壓力依然較大,但隨著一系列穩外貿政策的落實顯效,積極因素正不斷累積。
進出口雙降、進口降幅創紀錄原因何在?
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同比下降1.8%;進口10.45萬億元,同比下降13.2%。比較來看,全年出口降幅僅次于深陷金融危機的2009年。
哪些因素導致外貿遭遇“寒冬”?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分析認為,內外需持續低迷、傳統優勢削弱、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這三大因素共同施壓,是導致2015年我國進出口雙降的主要原因。
與2009年外貿滑坡有何不同?
2015年對我國貿易來說是困難復雜的一年,不少人士將其同2009年金融危機時進行比較。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2015年進出口的滑坡同2009年有兩大不同之處:首先,2009年的滑坡主要是外部需求嚴重不足,具有突然性,而2015年外貿的滑坡實際是從2012年開始逐步減速,延續的時間較長,具有一定的趨勢性;其次,2009年進出口同比下滑主要受到外部因素影響,而2015年受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普遍下跌以及內需不足的影響,進口的下跌幅度超過了2009年,成為進出口疲軟的主因。
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穩外貿政策密集出臺,幾乎每個月都有政策發布,涉及穩外貿增長、培育外貿新優勢、通關便利化、清理進出口環節收費、理順出口退稅機制等方面。
政策拉動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去年8月份以來,我國出口降幅有所收窄,2015年12月的進口、出口雖然仍呈現同比負增長,但均好于市場預期。
“嚴寒”下的外貿還有亮點嗎?
在復雜嚴峻的局面中,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仍然呈現一些積極變化和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貿易方式更趨合理,在國務院“穩增長、調結構”相關措施的拉動下,2015年我國一般貿易占進出口總值的54%,比重較上年提升0.3個百分點;二是貿易伙伴更加多元化,除了歐盟、美國等傳統地區,我國對東盟、印度等新興市場貿易相對表現較好;三是民營企業對外貿易顯示活力,去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占總值的37%,較2014年提升了2.5個百分點;四是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去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同比增長1.2%,占出口總值的比例也小幅提升;五是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貿易條件進一步改善,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
“盡管進口出口值都出現了下降,但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出口明顯好于全球主要經濟體。”“2015年我國仍將保持貨物貿易總值全球居首這一地位,出口市場份額也將達到13%,較上一年繼續有所提升。”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說。
2016年外貿能否走出困境?
2015年我國外貿所面臨的困難形勢復雜嚴峻,那么2016年外貿將何去何從?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預計,進入2016年,在出口方面,外部環境依然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但考慮到政策紅利釋放等積極因素,再加上今年會形成低基數效應,明年出口增速有可能實現由負轉正;在進口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不確定性猶存,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技術和產業進步加快,國內居民消費擴大和升級,新的進口需求也在不斷涌現,將一定程度上對沖上述因素的不利影響。
白明認為,2016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形勢的壓力依然較大,傳統競爭優勢仍在削弱,而新的競爭優勢形成還需要時間。但隨著跨境電商、“一帶一路”拓展國際市場、國內四大自貿區制度創新和復制推廣、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積極因素發酵,下半年我國進出口形勢有望逐步向好。整體來看,出口會好于2015年,進口有望實現低速增長。
“在供給側改革的思路下,發展外貿將不再依靠匯率貶值、退稅補貼,而是將著力點更多放在加快培育外貿新優勢方面。”白明表示。
深圳市創捷供應鏈總裁文健君告訴記者,一些傳統制造型企業正在謀求轉型升級,投身到現代制造業、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等領域,應該看到希望、充滿信心。
新年伊始,人民幣對美元跌幅顯著,會利好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嗎?
蘇州萊斯利塑膠五金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勝熙坦言,人民幣貶值有利于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對出口企業形成利好,但其帶動作用可能有限。因為勞動力成本等其他成本的升高對沖了匯率貶值帶來的利好。(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外貿 進出口雙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