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性侵案或逼歐洲收緊難民政策
新華社布魯塞爾1月10日電(國際觀察)性侵案或逼歐洲收緊難民政策
新華社記者趙小娜 梁淋淋
德國總理默克爾9日表示支持修訂相關法律,對在德國犯罪的難民和避難申請者實行更嚴格的處罰。
2016年新年伊始,德國科隆性侵事件震驚歐洲。隨后,德國其他城市、芬蘭、瑞士、奧地利也紛紛報告類似事件,而肇事者大多疑為難民。分析人士認為,這些事件激發(fā)歐洲各國排外言論,歐洲難民政策恐將收緊。
看法仍有分歧
跨年夜當晚,上千名有“阿拉伯和北非面孔”的青年男子聚集在科隆火車站站前廣場燃放焰火,醉酒尋釁。他們選擇女性目標并將其圍住,隨后展開性侵和搶劫。德國警方目前已接到300余起相關報案,司法部長馬斯稱這是一起“全新形式的有組織犯罪”。
隨著科隆性侵案情的不斷披露,難民涉案已毋庸置疑。德國警方當晚拘留的嫌疑人中,已證實大部分人持有德國避難申請證明,國籍是敘利亞。在目前已遭逮捕的32名嫌疑人中,有22人是初來乍到的難民,正在德國申請庇護。
有分析人士認為,研究證明,性別比例嚴重失衡會導致暴力和性犯罪風險大幅增加。客觀來看,以男性為主的難民潮令歐洲男女比例失調加劇,也會令性侵案件增多。
據(jù)國際移民組織統(tǒng)計,2015年經(jīng)由意大利和希臘進入歐洲的成年難民中,超過66%為男性;在無成年人陪伴的18歲以下難民中,約90%為男性。
但也有學者認為,肇事者的難民背景不應被過分強調,實施性犯罪的“高危人群”不應以種族和地域區(qū)分。
歐盟媒體《歐洲觀察》援引德國女權主義者安妮·維祖雷克的話指出,“性侵犯”并不是難民潮的特有附屬品,科隆性侵事件不能被用作宣揚種族主義的借口。
“疏”:加速難民融入
分析人士認為,德國科隆性侵事件與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但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難民融入西方社會的現(xiàn)實困難。
去年,歐洲迎來超過100萬難民和非法移民,其中大多是來自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青壯年男性。比利時《布魯塞爾時報》說,在中東,女性社會地位低,持有這種觀念的難民在抵達歐洲后很容易出現(xiàn)不尊重女性的行為。
北歐國家挪威早些年便曾遇到過類似情況。挪威國家廣播電臺報道說,2009年至2011年,與難民或移民有關的性侵案在挪威城市斯塔萬格高發(fā)。法庭資料顯示,平均每20名性侵犯中只有3名是挪威人,其余均是難民或移民。
因此,挪威政府在2013年要求所有難民中心向難民提供相關課程,講授西方文化和社會規(guī)范,宣傳男女平等的觀念。
科隆性侵事件發(fā)生后,比利時政府為防止類似事件發(fā)生,計劃借鑒挪威經(jīng)驗,在難民安置中心講授性別平等課程。
“堵”:加強邊境管控
對已進入歐洲的難民可以用“疏”的方法,而對還未抵達的難民,更多歐洲國家則正在轉向用“堵”的招數(shù)。
科隆性侵事件令歐洲反難民呼聲高漲,右翼政黨借機炒作,加劇了難民問題的復雜性。一些原先對難民持開放態(tài)度的歐洲國家態(tài)度轉向消極,紛紛收緊邊境管控以期“堵”住洶涌的難民潮。
德國排外組織支持者9日在科隆示威,要求德國政府限制難民,示威隨后演變成騷亂。警方動用高壓水槍驅散示威者,并逮捕數(shù)人。德國公共廣播聯(lián)盟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7%的德國人支持恢復邊境管控,比去年9月上升12個百分點。
面對沸騰的民怨和輿論壓力,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9日達成黨內一致,計劃修改法律,降低驅逐有犯罪行為外國人的門檻,在德難民和避難申請者若犯罪并被判刑,將失去在德居留權并被驅逐出境。而按德國現(xiàn)行規(guī)定,避難申請者只有在被判3年以上刑期的情況下,才會被驅逐出境。
瑞典、丹麥本月4日相繼宣布實施邊境管控。歐盟雖然6日急召瑞典、丹麥和德國官員探討申根區(qū)的人員自由流動問題,但對各國的邊境管控行為也只能聽之任之。同時,歐洲各國對各自管控邊境的決定也更加理直氣壯。
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趨勢看,不管是出于維護自身安全需要還是迫于輿論壓力,歐洲的難民政策恐怕都將收緊。
編輯:曾珂
關鍵詞:性侵案 歐洲收緊難民政策 歐洲難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