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江寧夏枯草曾是鄭和下西洋的外交饋贈品
知道嗎?南京也是名醫名藥盛產之地。六朝時期,醫學家葛洪的曾祖葛玄在南京方山修煉; 在南朝時期,南京盛產黃精等名貴藥材;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必帶“江寧夏枯草”饋贈海外官商。記者從“中國南京·金陵醫派學術與傳承研討會”上獲悉,金陵醫派中,張簡齋可謂是派系中的風云代表人物。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帶頭人、中醫流派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旭東教授說,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必帶“江寧夏枯草”饋贈海外官商。帶回異國草藥,種植丁香、乳香、胡椒于靜海寺和牛首山。
南京市中醫院老中醫謝英彪說,明朝建都南京,于洪武元年創建了具有明代特色的太醫院和御藥房,初期僅招募了4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御醫,后一度云集醫藥名家增至18人,專為皇親國戚醫療診病。而金陵醫派奠定是在清末和民國。其中,代表的風云人物為張簡齋,1880年生于南京,中醫世家,世居城南鞍轡坊5號,他每日門診量在一兩百人次。
南京中醫藥大學文獻研究所副教授、南京君和堂醫館坐診專家張工彧是張簡齋國醫術代表性傳承人,他的媽媽王問儒是張簡齋的關門嫡傳女弟子,家里藏有張簡齋的治療方子。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所長、中醫流派研究中心主任陳仁壽研究員說,金陵醫派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在江蘇,很多中醫流派都非常有名氣,比如孟河醫派、吳門醫派、山陽醫派、澄江醫派等。而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江蘇的省會城市,更應該有其醫派的傳承。他拿出《張簡齋治療婦科雜病十法》,記者看到,每味藥材都以2克、5克為多。
中醫本來就是博大精深,作為研究者,就應該挖掘更深層次的醫案和金陵醫脈,既是文化也是經驗,供以后的中醫們分享和傳承,讓更多的患者受益,以后,金陵醫派要建“南京中醫藥瑯琊榜”。其實,在明清、民國名醫分成各種“派系”,每個人各有所長,傳承人也各有專攻,希望這樣的“瑯琊榜”真正服務于現代人。
編輯:陳佳
關鍵詞:江寧夏枯草 曾是鄭和下西洋 外交饋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