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高到半空里,低在人生里
“半日閑譚”,相約周末,雅趣閑談?;蜃鴮σ簧角啵驊{欄思想起,這里,是下午的一杯茶,是窗前的一盞燈;這里是分享的驛站,是安悅的港灣。無論談文論藝還是把酒言詩,流淌的都是人生的味道。
前陣子上映的電影《師父》里有個細節:負責踢館的“徒弟”耿良辰,以擺租書攤為生。電影里,租書攤唯一露了名目的書,是《蜀山劍俠傳》?,F實里的武林高手,故事里的御劍俠客,就在一輛獨輪小車和幾個馬扎組成的租書攤上有了交集。
這也是難能可貴的交集。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1932年開始在天津《天風報》連載,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之交,出至五十五集。這部玄幻背景的武俠小說,到今天還在被人追念,從電視劇到電影,也不知成了多少劇本的改編來源。里面的劍俠,是人似仙,御劍飛天,千里之外取人首級。小說里各種各樣奇幻的描寫,即使是今天的網絡小說,也要瞠乎其后。想想今天很多人追著等網絡小說更新的勁頭,大概能夠想象當年《蜀山劍俠傳》連載的場景。
不過后來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又把武林高手往人的方向收了收,讓他們從還珠樓主筆下能飛行在半空,往下降到了平地登樓、凌波微步。盡管如此,似乎還是超凡人類。我們今天對武林高手的浪漫想象,基本上也就是圍繞這些展開的。內力,輕功,兵刃,暗器……林林總總,構成了一個雖然算不上神魔卻無比超群的武林世界。
可正經的武林世界是啥樣,大部分人都沒見過。我們也只能從電影、小說里來補充想象了。沒準就像書里的《蜀山劍俠傳》和擺書攤的耿良辰那樣,是那種書里書外南轅北轍的場景?!稁煾浮芬远兰o三十年代的天津“武行”為故事。影片里,傳統的武館已經與裝備槍炮的軍閥形成了沖突,武術已經在面對時代的擠壓。寫實一些的武術人生,終究不是我們的浪漫想象,要經受時勢變化的磨礪。
而把這種武林故事的痛感寫得更深的,還得數老舍先生。也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蜀山劍俠傳》開始連載后三年,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說《斷魂槍》發表。
開鏢局的沙子龍把鏢局改成了客棧,一身的武藝已經離了可以施展的時空:棗紅色多穗的鏢旗,綠鯊皮鞘的鋼刀,響著串鈴的口馬,江湖上的智慧與黑話,義氣與聲名,連沙子龍,他的武藝、事業,都夢似的變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車、快槍,通商與恐怖。
沙子龍也已經咬了牙,準備帶著他的槍和槍術一塊被人們淡忘:只是在夜間,他把小院的門關好,熟習熟習他的“五虎斷魂槍”。這條槍與這套槍,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帶,給他創出來“神槍沙子龍”五個字,沒遇見過敵手。現在,這條槍與這套槍不會再替他增光顯勝了;只是摸摸這涼、滑、硬而發顫的桿子,使他心中少難過一些而已。只有在夜間獨自拿起槍來,才能相信自己還是“神槍沙”。在白天,他不大談武藝與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風吹了走。
老舍先生為《斷魂槍》設置的時間背景,應該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時局大變之時。其實這樣的變化從十九世紀上半葉開始就已經顯出了形,不過到了沙子龍關閉鏢局的時候,已顯得尤為激烈。與《師父》所講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不同,武館這個行當,顯然也還沒出現在沙子龍的轉業名單里。所以,比我們想象的更決絕,沙子龍幾乎放棄了一身技藝,轉行開了客棧。行業消泯、技藝蒙塵、心思晦暗,類似“神槍沙”的故事說也說不完,我們后來在各種反映時代變遷的電影里看到了無數的影子,不過都沒有老舍先生在《斷魂槍》最后那兩聲“不傳!不傳!”顯得滋味幽微。
老舍先生說,《斷魂槍》原本是他所要寫的武俠小說的一小塊,不過因為“索稿的日多,而材料不那么方便了,于是把心中留著的長篇材料拿出來救急”。老舍先生也實誠,說這樣“由批發而改為零賣是有點難過”,可到《斷魂槍》寫完,“難過反倒變成了覺悟”。這個“斷魂槍”的故事,就這么立起來了,連作者自己,都覺得由長篇落成短篇不虧了。
老舍先生心中的武俠小說,他所知所寫的武林模樣,大概就是《斷魂槍》這樣的了。因為他本人也可以算習武之人。寫作《斷魂槍》時,老舍家在山東,結識了一批武林名家,還正式拜師學武,劍、棍、拳等等都有習練。后來,移居青島,正好有個院子可供老舍先生習武。臧克家先生曾有回憶,在青島上老舍家拜訪,“一進樓門,右壁上掛滿了刀矛棍棒,老舍那時為了鍛煉身體,天天練武”。
時移世易,而武林還在我們聽的故事里。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老舍先生 武俠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