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倔強樂觀的“向陽花”
——對養母不離不棄的“好女兒”付華
剛出生就被遺棄,1987年出生的付華至今未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命運垂憐,當時已年過半百的趙秀榮夫婦將襁褓中的她抱回家收養,給了年幼的付華視如己出的溫暖與疼愛。可就在6歲那年,養父因肺癌離世,家里的頂梁柱倒了,還一下子多了5000多元的外債。
“他穿著厚厚的棉大衣,把跑向他的我一下子裹在懷里。我的鼻涕在他的棉衣上來回蹭,他微笑地看著我,是那么慈祥。”在電話那頭,向記者說起已經故去多年的爸爸,這樣的情節依然會給付華內心帶來微微的刺痛。她忘不了當年那間搖搖欲墜的土坯房和老母親臉上悲傷欲絕的神情。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付華6歲就開始幫助母親做家務、下地干農活。12歲時,她開始利用假期在村里的針織廠幫工。“那時,拆一個領子能得3分錢。”付華說,后來她個子長高了,腳底下墊兩塊磚頭就能夠到縫紉機,“學會了紡織,掙得錢比拆領子多,一個月能有200塊,都交給媽媽補貼家用了。”
母女倆相依為命,希望靠自己的一雙手讓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可就在付華讀初二那年,過度勞累的母親患上腦血栓,一下子癱瘓在床上。為了照顧母親,她每天要在天亮前做完田里的農活,伺候母親吃完早飯、服過藥,再急匆匆地跑去學校。
“從小到大,無論生活多么困難,都沒有像當時那么絕望過。”付華告訴記者,如果養母后來沒有恢復意識,她很可能像村里大多數孩子一樣,初中沒畢業就外出打工了。為了讓母親盡快好起來,付華向村頭的一名老中醫學習針灸和按摩。
2007年,付華考入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計算機系,入學頭一年的學費是靠從前寒暑假打工以及政府和企業的幫助湊齊的。可看著病床上的母親,她的心就緊緊揪在一起。這個大學要怎么上?
為了學習和照顧母親,付華曾在餐館刷盤子洗碗、在工廠做零工、給小學生輔導功課、在街上散發廣告單。生活風雨飄搖,但她始終堅強樂觀。“后來學校得知了我的情況,專門騰出兩間住房,讓我把母親從滄州青縣老家帶到了秦皇島。”付華說,在她的心中,養母就是親媽。她養了我小,我就得養她老。”
養母是付華的精神支撐,而來自“希望工程”、“春蕾女童”等社會力量的溫暖,讓她的成長一路收獲著愛與感動,好心人雪中送炭般的幫助也讓她時刻提醒自己,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
大學畢業后,付華成為秦皇島市文明辦志愿服務科的一名科員。在工作中,她組織全市道德模范成立了“秦皇島市道德模范志愿服務隊”,以志愿者的專業和工作崗位不同劃分成立道德模范分隊。如今,130多支分隊分布在各縣區,深入校園、深入社區、深入社會開展關愛弱勢群體、關愛自然、關愛社會的志愿服務活動。
付華說:“志愿服務隊大隊長的稱號讓我深知肩上擔負的責任。我會努力在工作中通過開展各類志愿服務,
向社會傳遞溫暖、傳遞正能量,讓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伍中來。”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背起爸爸上學》 養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