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本網承辦的“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研討會”舉行

科技創新落地 實體經濟騰飛

2015年12月24日 20:41 | 作者:楊朝英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002A

12月21日,“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專題研討會”在全國政協禮堂成功舉行。田福良/攝


“科技創新是提高生產力的戰略支點。多年來實行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機制取得明顯成效,但科技成果轉化始終是薄弱環節,科技和經濟脫節問題并沒有根本解決。建議在產學研后加上‘用’字,將研發成果從論文、評獎中解放出來,讓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

12月21日,由人民政協報社和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聯合主辦、人民政協網承辦的“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研討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研討會上說,我國科技創新、技術進步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亟待加強和改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

科技創新落地,實體經濟才能更快騰飛!與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們紛紛表示,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之間應該形成正反饋循環,才能真正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進而實現中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華麗轉身。

穿越“死亡之谷”的隆力奇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謝莉萍說,在未來10年、2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里,創新將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而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核心基礎,就需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通道,解決技術“死亡之谷”的問題。

“我們之所以能解決‘死亡之谷’,就是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江蘇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之偉介紹說。

據業內專家介紹,“死亡之谷”是西方科技政策與創新管理學界用來形容大量科技成果無法實現商品化、產業化現象的形象說法。我國也有大批企業對此望而卻步,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攔路虎。

在我國的日化企業中,江蘇隆力奇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成立近30年間,身邊的小伙伴們沉沉浮浮,他卻把蛇皮做成了一門大生意,按照自己的節奏一點兒一點兒頑強生長,還把研究開發機構延伸到了日化技術最強的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

隆力奇越過“死亡之谷”的辦法之一是校企合作。“采用定制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為企業提供符合實際需要的技術。”徐之偉說,我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和應用化。

2005年,隆力奇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清華大學·隆力奇生物研究所。清華大學科技開發部副主任張虎在會上介紹,10年間,隆力奇先后投入了2000多萬元科研經費,并提供清華大學研究生實習基地。通過近10年的合作研究開發,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隆力奇生物科技研究所突破多項技術難關,申請國家專利31項,9個科研項目實現產業化,科技成果轉換率接近于發達國家水平,企業充分享受到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紅利。

其中,納米蛇油制備技術及新型納米蛇油化妝品的研究、新型含酶牙膏的研制、納米級白藜蘆醇護膚品的開發研究等均已完成,產品也已陸續生產上市。

“為什么能有這么喜人的成果,根本原因就是市場需求什么,我們和清華就聯合研發什么,技術成型后,會迅速投入生產環節并實現產業化。”徐之偉說,十年的經驗,不只是技術的提升,更是產業化能力的提升,還積累了大量定向投入、定向生產、定向產業化、定向孵化的寶貴經驗。正是這么多寶貴經驗為隆力奇開啟“雙創”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一個消息是,11月份,隆力奇引進了德國工業4.0試點項目,實現了智能化、工業化生產,進一步提升了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和生產能力。

補齊短板刻不容緩

今年11月24日,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羅永章給一個朋友發了一條長達1600多字的短信。當天,是羅永章回國創業16周年的日子。

短信的內容大致是:2013年11月17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我國在世界首次證明新腫瘤標志物》為題報道了羅永章教授和他的課題組,在國際上率先成功證明了人熱休克蛋白90α,也就是Hsp90α是一個全新的腫瘤標志物。據此,自主研發的定量檢測試劑盒已經通過臨床驗證。遺憾的是,事隔兩年多,這款產品依然未獲物價部門審核通過而未進入醫院,不能造福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癌癥早期患者。這期間,羅教授通過各種方式向各級領導以及有關部門反映推動此事,但至今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此前,31個已經被明確用于癌癥的檢測標志物都是國外科學家發現和定義的。羅教授發現的Hsp90α不但是首個我國科學家發現的標志物,更是全球首個將其用于臨床的產品。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推動科技成果進入經濟循環、造福人民,正是本次會議的主題。“隆力奇的表現值得稱道。對中國經濟的長遠來講,則需要更多的隆力奇。”有與會者說,中國經濟要實現由大到強,這是一個必須要邁過的坎。

長期從事工業領域一線和領導工作的李毅中委員,現在仍然擔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他看得更深、更遠些。

李毅中說,首先是研發投入總量仍顯不足。2014年研發投入與GDP之比為2.1%,與北歐一些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研發投入更加不足,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經濟投入占銷售比例為0.9%,而發達國家一般平均都在2%;其次,科技成果轉化不夠,貢獻率有待提升。我國在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上對外依存度依然過高,重要零部件、關鍵元器件、關鍵新材料需要進口的比例不合理,一些關鍵芯片甚至是100%依賴進口。

合力闖關 創造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長江學者創新團帶頭人祝連慶近日去了一趟以色列。他發現,以色列只有2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有一大半還是沙漠,人口也只有710萬,卻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

他問以色列一所大學的校長,以色列科技創新為什么那么好?他得到了三個答案:每個以色列人都有危機感和生存的壓力;每個以色列人都有責任和使命,要讓以色列變得更加強大;以色列擁有持續創新的環境,而不是一陣風。

祝連慶說,中央已經做出部署,政府層面也出臺了一系列好的政策。

比如,科技成果持有人到了科技成果轉化時,70%收益可以歸持有人個人和團隊,這樣的政策對我們科技成果的轉化一定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也有與會者提出,科技成果轉化,不僅是科學問題,更是制度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不僅是法治問題,更是管理問題,涉及面廣,情況復雜,任務艱巨。

李毅中提出,行業聯合攻關突破共性技術是我們的傳統優勢,進入市場經濟以后,由于各種原因弱化了。現在,我們應該用新的方式把這個優勢撿起來,發揮行業科技創新中性作用,骨干企業或者研發機構牽頭組成產業聯盟,協力攻關,成果共享。比如電動車電池問題,工信部已經開始著手組織行業攻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江蘇省常熟市副市長周靈群則以江蘇省和常熟市的經驗為例說,截至今年為止江蘇省與全國的高校院所合作總數量達到980多所,中科院所有應用類研究所與江蘇省合作全覆蓋。與省內外高校院所共建的校企研發機構,法人單位有企業法人、民辦非企業法人以及事業法人單位達到1200多家。

“常熟市政府會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重大事項,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普惠性政策的落實機制。2008年以來累計為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收13億多元,企業享受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總額超過10億元。”周靈群說。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內部控制委員會委員張連起引用《呂氏春秋》的話說:“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萬方!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應用,應切實形成政產學研用聯合的創新共同體,從供需兩側堅決發力,讓創新破繭成蝶,羽化飛升”。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 支持實體經濟 人民政協網 隆力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高清视频 | 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思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 在线观看欧美性爱 | 午夜老司机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