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中國力爭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 農業減肥難在哪

2015年12月21日 09:28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豐收賦予了更多“綠色”內涵。得益于農業部門開展的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及一系列配套技術措施,我國今年的化肥、農藥利用率均穩步提升,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5.2%,比2013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共減少尿素使用量100萬噸,農民減少生產投入約18億元。據測算,減少的化肥投入相當于減少氮排放47.8萬噸、節省100萬噸燃煤,大水大肥的生產方式正在轉變。

少施化肥行不行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金川鎮的種糧大戶魏仕連今年嘗到了少施肥的甜頭。“以前施肥是‘一炮轟’,水稻秧苗剛插下去一個禮拜,就把肥料全撒下去;今年改成了肥料分次施、推遲施,第一次只施60%,剩下的再看情況分兩次施完。”

為啥要這樣改?

魏仕連儼然技術專家,說得頭頭是道:“一次施完,秧苗前期長得快,后勁卻不足;分次施減少了用肥量,控制了無效分蘗,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了。這樣施肥對病蟲害防控也有益處,無效分蘗少了,稻田的通風透光條件好了,病蟲害發生的機會就要少一些。”

老魏算了一筆賬,這樣施肥一畝地能省30斤化肥,農藥也省了15塊錢左右,總體算下來節省了五六十元成本。新干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姚易根說:“今年我們主推的就是‘三控一減’技術,即控土壤酸化、控地力下降、控化肥用量和減少農藥用量,實現綠色增產。”

“我今年種了1000畝晚稻,每畝省了30斤肥,還增了60斤糧,收成是真不錯!”魏仕連告訴記者,可別小看這60斤糧,大戶種植面積大,每畝增加5斤都不得了。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張福鎖告訴記者,化肥是作物的“糧食”,研究表明,它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30%—50%。比如蔬菜作物一般生長期較短,畝產量高達1萬多斤,如果沒有足夠的肥效支撐,一季作物要消耗土地多年的養分積累,豐收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對化肥要有正確認識,科學合理使用是關鍵。

“在看到化肥功勞的同時,不能回避過量施用、盲目施用化肥、農藥帶來的問題。”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說,在資源要素繃得很緊、種植效益仍然偏低、環境承載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靠大量投入資源和消耗環境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科學施肥施藥。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了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雙雙零增長的目標。

具體到化肥,零增長的目標是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比2013年提高7個百分點,力爭實現農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長。“2015年到2019年,我們要逐步將化肥使用量年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曾衍德表示,減“肥”并不是簡單減少化肥,而是要通過多種措施,減去不合理施肥,提升效率,不會影響農產品供給安全。

化肥利用率,我國與國外差距有多大

那么,我國化肥使用現狀如何?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每年化肥使用量在5800多萬噸,使用量是世界第一,化肥利用率則較低。曾衍德說,國際上一般用氮肥當季利用效率來體現化肥的利用率。化肥施入土壤后一般有三個去向:一是被當季作物吸收;二是殘留在土壤中,作為土壤養分可以被下一季作物吸收利用;三是損失到大氣和水體環境中。目前,美國糧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體在50%,歐洲主要國家糧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體在65%,比我國高15—30個百分點。

“我國在化肥利用率上同國外差距較大,但對其原因也要客觀分析。”曾衍德表示。

差距首先來自土壤肥力的差異。“我國耕地多以中低產田為主,占70%左右。盡管這些年國家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但因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較差,一般相差2—3個等級。目前,我國基礎地力貢獻率為50%左右,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曾衍德說,我國最優質的東北黑土區,現在有機質含量僅有3%左右,比美國中部的五大湖區“黃金玉米帶”、巴西的亞馬孫流域玉米主產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2個百分點。

其次是種植制度的差異。我國土地等資源利用強度大,南方一些地方是一年多熟,黃淮海地區是一年兩熟,僅長城以北是一年一熟。而歐洲、美洲等國家多為一年一熟,土壤肥力保持較好。

三是作物產量水平的差異。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選擇了增加投入來提高單產水平。以水稻為例,我國水稻畝產比印度高近1倍,施肥水平高67%;畝產比日本高25%,施肥水平則高30%。

四是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差異。歐美等國家通過實施深耕深松和秸稈還田,一般耕層在35厘米以上,而我國多數地方的耕層只有15—20厘米,保水保肥能力差。歐美國家糧食作物以化肥機械深施為主,水果和蔬菜多以水肥一體化為主,而我國一些地方還是表施、撒施或者“一炮轟”。

化肥減量,難在哪里

農業減“肥”,難在哪里?

“現在地是越來越饞了,明知多用化肥不好,可是停不下來。我種的西瓜平均畝產也就6000多斤,一旦化肥降下來,產量肯定會跟著往下走。”山東高唐縣趙寨子鎮蔣官屯村瓜農鞏金興說。

專家表示,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導致新技術推廣難。受認識、能力等多方面限制,分散農戶缺乏科學施肥意識。再加上我國農產品種類多、種植方式多,技術儲備相對不足,適合不同農產品的配方肥及技術套餐服務還不多。這些都是農業減“肥”面臨的主要難點。

對于可以替代部分化肥的有機肥,記者調查發現,受農村勞動力短缺、市場不規范等多種因素影響,很多農民不愿使用有機肥。“用有機肥替代化肥費工費時。前年我在2畝地試用有機肥,投入量太大,一畝地比用化肥多好幾倍。另外,有機肥要兩三年才能看出效果,我種的西瓜每畝地純收入就1500多元,沒有因為用了有機肥就賣得更好,不劃算。”

在江西新干縣,為了讓農民更快接受減肥減藥的新技術,農技人員想了很多辦法。溧江鎮的高產創建示范片內,豎著一塊塊實驗牌。習慣施肥、高產施肥、大配方、空白(不施肥)的田塊兒并列著,水稻長勢一目了然。“這里是周邊農民最愛來的地方,就得讓農民明明白白看到效果,才會愿意跟著做。”溧江鎮農技推廣站的技術員鄧春云說。

據介紹,當前我國化肥用量較大的作物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上,這也是化肥減量的“主戰場”之一。此外,化肥施用上還存在結構不合理、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施肥方式落后等難題。有機肥實際利用不足40%,機械施肥僅占主要農作物面積的30%左右。

零增長如何實現

“減‘肥’并不是簡單減少化肥,而是要通過多種措施,減去不合理施肥,提升效率。從實際效用來看,化肥減量不但不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而且會利于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曾衍德說。

據介紹,為提高化肥利用率,農業部將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耕地質量,在加快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的同時,繼續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控污修復。二是改進施肥方式。充分發揮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帶頭作用,強化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進機械施肥,推廣水肥一體化,推廣適期施肥技術,促進施肥方式轉變。三是推進新肥料新技術應用。加快推廣緩釋肥料、水溶性肥料、液體肥料、葉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等高效新型肥料。四是推進有機肥資源利用。重點是推進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支持農民積造農家肥,施用商品有機肥。還要推進秸稈養分還田,因地制宜種植綠肥。

“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關鍵是把握好‘精、調、改、替’4字要領:推進精準施肥、調整化肥施用結構、改進施肥方式、有機肥替代化肥。”曾衍德說。

張福鎖說,我國近些年一系列集成技術積累了成熟經驗,減肥增效是可行的。比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讓作物缺什么補充什么、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將肥料精確“點滴”到作物根部,蔬菜節水30%—35%,節肥40%—45%,增產15%—22%。目前蔬菜、果樹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已超過3000萬畝。

當然,化肥零增長目標的實現,無論是推廣有機肥還是機械施肥技術,都離不開政策引導。專家建議,要結合農業補貼來充分調動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應用有機肥、參與化肥減量的積極性。(本報記者 馮 華)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農業減肥 化肥使用量零增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本大道 | 亚洲AV元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宅男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精品视频观看 | 亚洲处破女aⅴ一区二区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