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2015年我國自貿區談判主要進展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王優玲、張旭東)中韓、中澳自貿協定于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稅。2015年是我國各項自貿區談判取得重要進展的節點,記者就此梳理了這一年我國自貿區談判取得的主要進展。
6月1日,歷時近三年談判的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簽署,并于12月20日正式生效和第一次降稅,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稅。中韓自貿區是中國迄今為止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覆蓋領域最廣的自貿區。在貨物貿易方面,中國最終將有91%的產品對韓國取消關稅,覆蓋自韓國進口額的85%。同時,韓國最終將有92%的產品對中國取消關稅,覆蓋自中國進口額的91%。
6月17日,歷時十年談判的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簽署,同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稅,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稅。與一般自貿協定中90%左右的自由化水平相比,中澳自貿協定的貨物領域開放程度大大提升。澳方所有產品最終零關稅比例在稅目和貿易額上均將達到100%,中方最終稅目和貿易額零關稅比例也將分別接近和達到97%。在投資領域,雙方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擴大服務業開放,同時大幅降低企業投資審查門檻。
11月22日,中國與東盟結束自貿區升級談判并簽署升級《議定書》,升級《議定書》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是對原有中國-東盟自貿區各種協定的豐富、完善、補充和提升。
11月6日,中國-新加坡自貿協定升級談判正式啟動,升級談判重點將放在進一步提高雙邊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服務業開放,促進雙向投資,探索并挖掘新的合作領域等方面,以推動兩國經貿關系邁向更高的水平。雙方已經商定,升級的談判力爭在2016年內結束。
11月11日,中國和巴基斯坦自貿區服務貿易協定銀行業服務議定書正式生效,議定書的生效將進一步提高中巴自貿區服務貿易的自由化水平,為兩國企業提供更多融資便利,并為中巴經濟走廊等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11月27日,《內地與香港CEPA服務貿易協議》在香港簽署,協議將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首個內地全境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方式全面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自由貿易協議,標志著內地全境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11月28日,《內地與澳門CEPA服務貿易協議》在澳門簽署,協議將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首個內地全境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方式全面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自由貿易協議,標志著內地全境與澳門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12月10日,中國與格魯吉亞正式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國是格魯吉亞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
截至目前,我國已簽署14個自貿協定,其中已實施12個自貿協定,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自貿伙伴遍及亞洲、拉美、大洋洲、歐洲等地區。這些自貿協定分別是我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及大陸與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此外,我國正在推進多個自貿區談判,包括《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海灣合作委員會自貿區、中國—挪威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中國—斯里蘭卡自貿區和中國—馬爾代夫自貿區等。此外,還在推進中國—新加坡自貿區升級談判、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區第二階段談判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后續談判。(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自貿區 2015年我國自貿區談判主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