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上海:老年護理院中老人與護士的心聲
新華社上海12月20日電(記者李榮)“如今,老年護理病床,一床難求。不過,更缺的是能夠真正理解老年人需求和心理的好護士,這樣的伴老護士隊伍的建設,越早重視越好。”在新近的采訪中,上海楊浦區衛計委負責人趙華強表達了這樣的想法。
記者在基層了解到,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社會養老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一些失智失能的高齡老人,需要專門的護理機構。但是,這樣的護理機構,就算在大城市里,也是“新興事業”,難以滿足需求。在上海“資格較老”的楊浦滬東老年護理院,即期住院老人200位,高齡患者占到73%。“老年護理病床,社會太需要了。”護理院黨支部書記黃勝春說。
年近七旬的周恩生說,他90歲的老母親輾轉多家醫院,好不容易進了護理院,很幸運,但更幸運的是在這里碰到了一群好護士。在滬東老年護理院,一共有26名病區護士,其中一半是“90后”,幾乎都是“上海小囡”。不少老年病人和家屬都說,“90后”往往給人嬌氣、在家連碗也洗不了的印象,但是這群小護士卻能與老人相伴,能讀懂聽懂老年人的心聲,真不容易。
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理解,如果能想到他們的心里去,他們的快樂是其他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根據護士倪璐妍的觀察,老年人有時候就是“老小孩”,說不到他的點子上,他就急;但只要明白了他的心意,他的心就打開了,就會很可愛。
有一位老人,長期單身,性格有點孤僻,愛獨來獨往。但看得出來,他想與別人交往,想得到別人的關心,但又不大好意思。于是護士們先觀察,看他愛吃面、愛吃辣,給他配菜時就有意“投其所好”。他的心思“被人猜中”,他吃得就香。漸漸地他的笑臉多了。一次搞活動,護士們與他打趣說:“我們都是你的女朋友。”那位老人笑得多燦爛,臉都有點紅了,太可愛了。
在老年護理院里做護士,不僅要有耐心,懂得換位思考,更要有鉆研的勁頭,把護理看作一門學問。護士王佳菁從衛生學校畢業后,工作已經4年,目前已獲得本科學位。她說,護理是整個醫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與醫生的診治是緊密相連的互補關系。在老年護理院,一些剛剛入院的患者,由于此前的照料不當,皮膚往往會有腐爛,傷口會發出惡臭。有時,連家屬也會皺眉捂鼻。但是,作為護理人員,這些傷口和這樣的臭味,里面往往傳遞出一些護理上的“信號”,應該仔細觀察和辨別,這是學問和學理上的積累。一個護理人員,如果只會像常人一樣“掩鼻”,那么這個職業是做不長的。
翻閱護士們平時的一些記錄,看到徐思瑩護士的一段話:“老年護理院是許多老人生命的終點。有的老人走得很安詳,有的則是和病魔拼盡了氣力;有的或許下午還在和你聊天,到了晚上就突然離開了,也有的可能從你見到他的那時起,就從來沒有睜開過眼睛。希望能盡一切可能,用自己的青春托起那些沉落的夕陽。”
“愿護理病床更多一點,好護士更多一點。”患者家屬張治榮由衷地說。目前,上海正在基層探索“市級醫院-區級醫院-護理院-家庭養老”老年醫療護理循環保障圈的建設,方便老年患者在不同的醫療機構間的雙向轉診。這其中,“護理之翼”不可缺。(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上海 老年護理院 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