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新實體”主要靠互聯網扮靚氣質

2015年12月17日 17:32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12月1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參觀期間,來到阿里巴巴集團展臺。馬云向習主席匯報了阿里巴巴發展的現狀以及對未來的思考。阿里平臺上的850萬活躍賣家已服務全球3.86億消費者,阿里已經創造1000萬個直接就業,352萬個間接就業,且有望在明年初成交額突破3萬億元/年,超越沃爾瑪全球的成交額。(12月16日 新京報新媒體)

烏鎮峰會能改變什么?這是每個千里之外的民眾最想問的話題。除了網絡大咖們的頭腦風暴、國際關系的多邊展示,我們更希望在峰會中窺見市井生活的“未來式”。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不太景氣的時候,互聯網+究竟能帶來什么,這是值得追問的命題。不管承認與否,21年互聯網之于中國,確實是一場天翻地覆的革命。當全球買、全球賣在互聯網上成為現實,起碼傳統經濟開始因為互聯網的“加持”,而散發出新經濟的魅力。

新經濟,是“新實體”加上“新消費”的總和。它是兩種的化合作用,而不單單是物理加法。由于有了電商,新的交易體系、信用體系被建構起來,基于互聯網、物聯網等而形成的“世界大市場”,加速了商品與信息的流通,釋放了消費活力,激活了全要素效率。比如有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阿里巴巴零售平臺完成近2萬億元人民幣交易額。今年“雙11”購物狂歡節,阿里巴巴平臺的總成交額中,中國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區域的消費者達到50%,正在成為網絡消費的新興主力人群。

這些數字,說明新經濟相較于傳統經濟來說,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增量改革。這些年,在對電商等平臺的認識上,一直存在兩種誤讀:一是認為電商搶了傳統產業的飯碗,把實體經濟的困局歸因于電商的勃興;二是認為互聯網縮短了產業鏈,加大了就業壓力,讓所有正當利潤被悉數“攤薄”,從源頭上打擊了再生產的熱情。

這些說法很容易迎合碎片化的認知,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傳統經濟轉型、傳統消費升級,城里的零售綜合體也好,鄉下的土特產也罷,遲早要找到更理性、更高效的價值實現路徑。一棵白菜,從田間地頭以五毛錢的價格出來,一路呼嘯著層層加價,最后到消費者手里成了十塊錢一棵。這個流程中,雖然創造了崗位、創造了價值,但無益于公共利益的增益,更無助于消費價格水平的平抑。簡言之,更多在白菜加價環節打秋風的勞動力,其實可以投身到另外的雙創領域,成為新經濟的血液。今年雙十二線下狂歡——截至12日上午10時,全國消費者通過該活動,總共買走了近86萬份牛奶、61萬份面包;截至14時,超市便利店最受歡迎的日用品是手紙和紙巾,總共賣出了20.75萬份;截至14時30分,有40萬份炸雞、25萬個漢堡被買走——起碼說明兩點:一則,中國民眾沒那么LOW,并不是只知道“瘋搶積壓的庫存”;二則,線下服務業、尤其是零售業,缺的也許不只是精神,而是更實在的價格優勢,是實惠意義上的作為空間。

互聯網能改變實體經濟,互聯網也能改造傳統產業。烏鎮峰會傳遞的信號,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新實體”只能主要靠互聯網扮靚氣質,引領未來。(鄧海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新實體” 互聯網 烏鎮互聯網大會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第78页一区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爽爽爽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看 |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