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剖析群眾身邊腐敗案例:民生資金成“重災區”
截留農村低保戶的“養命錢”,騙取農業保險的“救災錢”,貪占社會撫養費的“孩子錢”,侵吞農民耕地補償款的“土地錢”,克扣貧困家庭“扶貧款”……
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每月都會集中通報一批群眾身邊腐敗的典型案例,至今已累計集中通報860起。14日,該網站又通報10起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例。
中國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認為,基層干部是權力的“最后一公里”,數量眾多的“蒼蠅”是看得見的腐敗,嚴重違反黨的紀律,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必須高度重視,嚴肅查處。
“蚊蠅叮咬”也致命!
以一些基層干部為代表的基層腐敗,越來越受關注,也成為紀檢監察部門監督的重點。在中央紀委最近兩次通報的129起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案例中,僅鄉鎮干部就占95起。河南省紀委對2014年以來查結的3263起基層腐敗案件中涉及黨員干部的案件,約43%為鄉鎮科級及村級干部,職務最低的為村出納、村民小組組長,甚至還有農村敬老院院長、小學校長。
這些人職務雖低,但影響惡劣。記者梳理發現群眾身邊的腐敗有以下特點:
——手段繁多。“套取”“騙取”“虛報”“克扣”“截留”……今年以來,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依然多發。有的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頂風違紀,有的雁過拔毛、利用職權吃拿卡要,有的虛報冒領、騙取國家補貼資金,有的違規處置集體“三資”、侵吞集體財產。
如果說貪污、截留、套取等手段相對隱蔽,那么以“好處費”“關照費”“業務費”等名目受賄、索賄,則是赤裸裸地侵犯群眾利益。如云南牟定縣江坡鎮扶貧辦主任王寬強,在實施扶貧整村推進等項目中,以收取辦公費、項目協調費為名,違規向53個村民小組和1個村委會收取“贊助費”12.45萬元。
——小官大貪。盡管不少涉案人員級別只是街道辦、鄉鎮和村組干部,但其違紀違法情況和涉案金額卻不容小視,如昆明市官渡區矣六街道廣衛社區第一居民小組副組長羅干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采用虛構事實、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方式,將集體土地確認為私人宅基地,為親屬騙取拆遷補償款264.56萬元。而科級干部、秦皇島市北戴河區供水總公司總經理馬超群,甚至交出了一份1.2億元現金、37公斤黃金、68套房產的“腐敗清單”,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集體腐敗。基層腐敗時常會成為集體腐敗。有的與鄉鎮干部、上級職能部門公職人員上下串通,尤其掌握著惠農資金申報審批權力的鄉鎮“七站八所”人員成為腐敗重災區。在廣西河池市,辦案人員調查發現,監管人員與屠宰廠勾結,套取國家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補貼,系列窩案涉案人數達52人,一些貪污、瀆職行為達5年之久。
——民生資金成“重災區”。從國家下發的退耕還林補助、危房改造補助、種糧補貼等各種補貼補助,到低保金、養老金、優撫金、新農合等各類民生資金,再到征地拆遷補償款……多個領域民生資金成為基層腐敗的重災區,少數基層干部甚至連群眾的保命錢、救命錢都敢貪占。
貴州省紀委近期通報的13件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9件與扶貧資金、危房改造補助等有關。甘肅省慶陽市環縣通報的5件典型案件中,4件涉及退耕還林補助。
“腐敗之手”咋現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既打虎,又拍蠅,從嚴治黨壓力傳導至鄉村最基層。”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說。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基層的黨風政風為之一新。但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仍時有發生。
究其原因,客觀來看,隨著黨和政府不斷加大反哺三農政策力度,農村基層落實相關惠農政策的“事權”越來越多。河南內鄉縣紀委做過梳理,鄉村一級需要和20多個涉農部門對接,“見錢”的惠農項目有60項左右,具體到農戶家庭,小的如獨生子女補貼,大的如危房改造。“這些資金在分配使用中存在自由裁量空間,成為基層腐敗的縫隙。”昆明市祿勸縣撒營盤鎮紀委工作人員說。
此外,在一些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或礦產資源豐富、集體經濟發達的地方,一些基層干部利用監管漏洞,“靠山吃山”。還有些基層黨員干部,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工作方法粗暴簡單,驕橫自大,明目張膽違規違紀。
從主觀原因看,基層干部普遍收入較低,卻掌控著資金使用和分配權,容易心理失衡,從而伸出腐敗之手。
一些基層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的監督、監管等措施流于形式,對集體資產和專項資金缺乏審計,對制度落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不夠,使一些腐敗分子有機可乘。
有的地方由于人情困局、辦案力量不足等原因,難以形成有效監督。“村一級是自治組織,鄉黨委很多工作也要依靠村兩委帶頭人。考慮到穩定因素,鄉鎮一級對村干部違紀多是‘批評教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河南襄縣湛北鄉紀委書記崔朝暉說,這導致少數人忘記黨員身份,失去守紀底線。
“最后一公里”要發力
“中紀委對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典型案例密集通報,顯示了中央對‘蚊蠅腐敗’的高度重視。”中國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說。專家建議,將中央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打通基層“最后一公里”,需要加強制度設計,建立健全村級民主監督機制。
越到基層,人情越復雜,各種關系盤根錯節,成為基層監督的掣肘。為破解人情困局和基層紀委辦案能力不足問題,云南、江西、河南襄縣等地試點片區合作,將轄區內鄉鎮分成數個片區,整合辦案人員、辦公場所,鄉紀委人員異地交叉辦案。
“過去對群眾身邊的腐敗,紀委管得了看不見,群眾看得見管不了。”河南濮陽縣55歲老黨員劉彥奇告訴記者,“現在巡察下訪,是他們主動找到我,讓我說,那就不能不說說真話了。現在是既看得見,又管得了。”
“基層‘四風’和腐敗問題之所以屢禁不止,易發多發,與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不完善有很大關系。”高波建議在決策機制、行政審批、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等方面,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制度規定,把制度的“籠子”織密、編牢、扎緊,實現靠制度管官治權,從源頭、根源上鏟除滋生基層“四風”和腐敗問題的溫床。
中紀委強調,通過通報典型問題查處的情況和責任追究情況,發出強烈信號,層層傳導壓力,形成震懾,督促各地始終保持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的工作力度。
“隨著反腐推向深入、走向全面,2016年反腐將更加聚焦基層,聚焦縣鄉村,通過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增強群眾獲得感。”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說。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群眾身邊腐敗案例 民生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