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別再炒作“任性辭職信”了
23個工作日,遲到了17天;長沙冬天太冷,早上賴床起不來……90后劉小姐因此選擇了辭職。記者調查得知,劉小姐是長沙一廣告公司的文案策劃員。她的這份離職申請表是12月9日在微博上公開的,分公司總經理對此無奈地簽字同意,“現在的90后,太不負責任了,我表示無語。”(12月14日《瀟湘晨報》)
該辭職信被媒體關注后,瞬間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具共鳴的辭職理由”。這一點不難理解,冬天天氣降溫,對于多數人而言,早起上班都是一件需要與自己作斗爭的事,看到這樣的辭職理由,不免大呼共鳴。但與此同時,因為辭職者的90后身份,有不少人由此開始反思90后的就業觀。這些分析看似有理,但其實未免太煞有介事了。
自今年4月那封著名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曝光以來,緊隨其后多則“任性”辭職信先后被曝光,并引發網友的熱議。這些辭職信中,有的是因為想去外面看看,想換一種生活方式,有的是因為長假沒休夠,有的是以戲謔的方式表達對所在單位的不滿,總結起來無非是表達上簡練、個性,契合了當下網絡流行文化,并都被社交網絡平臺曝光。其實,以一種正常的眼光來看,這些辭職理由恐怕在任何時候的任何群體中都可能存在,只是它們沒有“上網”,沒有以個性的方式表達出來。
應該看到,一個人辭職的原因很少是單一的,而被以一種調侃或幽默的方式寫進辭職信中的理由,也未必是最真實的。就以這次的“冬天冷起床難”辭職信為例,辭職者在微博中除了表明“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賴床”,另外一句“反正信用卡還完了”卻被忽略了。至少從這句話來看,她的辭職不過同樣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真正促使其辭職的很可能不是“賴床”這么簡單,并非一般人所擔憂的是無腦的“只圖一時享樂”的不負責之為。更何況,人家業務能力強,重新找一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實在太正常,與90后身份無任何必然聯系。可以說,這樣的辭職故事,除了表達上有點非主流,其實質依然很主流。
個性和多元化的辭職敘事的流行,歸根結底不過仍是社交網絡催生出的一種新的表達文化。它之所以“有趣”,不單單只是表現在辭職者表達出的“奇葩”理由,還有賴于社交網絡引發圍觀和評議,最終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正是網友的圍觀為其進行了“賦義”,大家也借此在其中找到了“參與感”。可以斷定,這樣的辭職信在流行一定程度后,必將喪失其圍觀效應,轉而被其他更有個性的方式所取代。在某種程度上,這不過是社交網絡時代所衍生出的一種“副產品”。
明晰“任性”辭職信所對應的網絡文化后,就不難明白,對于這樣屢屢引發圍觀的個性表達,無論是辭職信還是請假信,實在不必試圖挖空心思從中找出所謂的“問題”或是“意義”,更無需借助某種標簽來予以批評反思。否則,原本還有點意思的事情將變得極其無趣,也太有點不解風情了。所以,對個性辭職信最好一笑了之,別再無趣地連番炒作了。(朱昌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任性辭職信” 連番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