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華北治霾困境全揭秘:工業圍城 治污有方案不落實
這個冬天,灰霾污染已多次襲擊華北地區。當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響起,公眾的疑問是,霾究竟從哪里來?空氣治理也喊了多年,到底治得如何?12月14日,環保部給出的一份通報稱,“工業圍城”“一鋼獨大”“一煤獨大”的共性問題依然是華北治霾的困境所在。
12月9日,山西太原,當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預計,9日08時至10日08時,北京、天津、河北中東部、遼寧西部、山西中南部、陜西關中、河南、山東西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區有重度霾。圖為民眾戴口罩霾中出行。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這也是近期環保部首次全面剖析華北治霾中存在的問題。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說,今年以來,環保部專門派出督查組,對華北地區的22個城市進行全方位的環保綜合督查,范圍涵蓋了華北6省(區、市)。綜合督查中發現,工業圍城、環保治理設施落后、環保違法多等問題的存在使得華北地區的大氣治理難見成效。
霾從哪里來?根據專家的分析,華北地區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和能源結構單一日益成為治霾瓶頸。
據環保部督查組的調查,由于規劃布局不合理,產業結構調整進展較慢,“工業圍城”“一鋼獨大”“一煤獨大”等現象在華北地區一些城市比較普遍。
比如,唐山、邯鄲“鋼鐵圍城”現象突出,邢臺重化工業四面布局,包頭城區呈現“東鋁、西鋼、南化、北機、四周電”的格局,陽泉、晉中、烏海、平頂山、焦作等城市“一煤獨大”等。
除北京、天津外,華北地區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近90%,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重化工業是華北地區很多城市的支柱產業,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這既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給環境治理帶來巨大困難。
一方面是重化工業圍城,另一方面是整個華北地區普遍存在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環保部方面表示,華北地區多數城市對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環保基礎設施落后,歷史欠賬較多。城鄉集中供熱率普遍較低,清潔能源供應不足,工業園區或產業集聚區小型自備鍋爐常見,散燒煤大量使用,致使冬季大氣污染問題十分突出。
相比南方城市,華北地區本身的自然擴散條件不好,更應該加強治污管理,但督查發現,在華北地區的很多城市,基層政府及有關部門環保責任落實不到位。一些縣城或鄉鎮的特色或支撐性產業往往也是排污大戶,環保意識薄弱,加之基層環保工作比較粗放,環保不作為、不到位的現象較為常見,環保監管矛盾大。
此外,環保部門“單打獨斗”的情況仍然突出,其他有關部門環保責任不落實與畏難松懈、推諉扯皮情況并存,散煤治理、揚塵管控、油氣回收、秸稈焚燒等工作常常進展緩慢,治理壓力尚未完全傳遞到有關部門。
責任的不落實,也使得治污方案難落實、考核不力的情況廣泛存在。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說,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許多地方有方案、沒措施,有部署、沒落實,有考核、沒問責,導致許多工作流于形式,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比如,河北省部分地市制定的壓鋼減煤計劃,內容不實,可操作性不強,難以實現確定的減煤壓鋼目標;河南省鄭州市制定的14個大氣污染治理專案,在被約談前基本沒有落實。河南焦作、河南安陽、內蒙古呼和浩特、北京通州等地制定的治理方案實際落實情況也都不理想。
另外,由于城鄉差距較大,華北地區城鄉接合部和農村的環境問題更為突出。城鄉接合部及廣大農村地區環保能力不足,環境管理粗放,“三塵”“三燒”污染屢禁不止,不少地區“土小”企業群和小作坊比較密集,加之一些污染企業退城進郊,給農村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帶來困難。這些地區治污設施落后,日常監管薄弱,環境污染突出,較之周邊及縣城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總體偏差。
北京上周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期間,環保部專家組曾對各項減排措施的效果進行評估,數據顯示,與機動車相關的氮氧化物削減力度大,但與燃煤相關的硫化物卻上升較快,污染源的矛頭直指散煤燃燒。事實上,環保部督查組也認為,散煤污染治理工作問題依然突出。
從近期督查情況看,雖然各地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北京市在售散煤煤質超標率為22.2%,天津市超標率為26.7%,河北省唐山、廊坊、保定、滄州4市平均超標率為37.5%。河北省邯鄲、邢臺、張家口、山西陽泉、內蒙古烏海等地散燒煤污染問題十分突出,河南省多數地市甚至尚未將散煤污染問題納入管控重點。
企業環境違法違規問題依然常見。提標改造不及時、日常監管不到位、擅自停運治污設施,甚至弄虛作假的情況時有發生,超標排放問題較為常見,突出存在于焦化、玻璃等行業。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霧霾 華北 工業圍城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