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食品追溯查詢不該存在“空白期”
“買完肉想查查它的‘身份證’,竟找不到查詢機。”近日,有市民投訴,福州不少超市的肉品安全追溯機自投放以來,使用率極低,部分疏于維護,有的已停擺,形同虛設。對此,福州市商務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正考慮建立一個涵蓋多品類的“大食品安全平臺”,在新平臺推出之前,原先投用的肉品安全追溯機的運營維護存在“空白期”。(12月10日《海峽都市報》)
從三鹿嬰幼兒奶粉、“紅心咸鴨蛋”,到“致命的福壽螺”“瘋狂的涼皮”,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發,舌尖上的安全越來越難以保障。隨之而來,公眾對食品的信任指數,也降到冰點。讓肉類來源可追溯,掃一掃就能找到原產地、生產日期、制作人,無疑可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者安心,提振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福州投放的10多臺肉品追溯查詢機,目前大多已暫停使用,甚至撤除。”
肉品追溯查詢機為何被“停擺”?對此,相關部門的解釋是,相關部門正在籌建一個涵蓋多品類的“大食品安全平臺”,在新的平臺推出前,原先的肉品追溯系統的運營維護存在‘空白期’。”言下之意就是,追溯查詢機并不是停擺,而是為籌備下一個大動作暫停服務。顯然這樣的解釋,更像是在掩飾。推出新的平臺,原有平臺就一定要提前停運么?當然不是。想想看,醫保機構升級社保卡,公安機關換取二代身份證,哪一個不是平滑演進的?可見,所謂的“空白期”不過是一塊蹩腳的遮羞布。
事實上,食品監管本就不該存在“空白期”。“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政府部門永不褪色的責任和義務,永遠不能懈怠,更不能荒廢。否則,其結果就是病從口入,給群眾制造不可彌補的損失。試想,三鹿奶粉、紅心鴨蛋,哪個不是監管打盹惹的禍?相關部門費勁千辛萬苦建立肉類食品數據庫,打通查詢的數據鏈,如此輕易荒廢,不僅是對前期工作的不負責任,更是對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的瀆職!
當然,肉品追溯查詢機為何被“停擺”,相關部門也有難言之隱。一方面,肉類產品進入超市,需要經過養殖、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要實現終端可溯,必須每個環節都要追蹤、監管,實時更新數據,維修終端查詢機。這樣的工作量,靠福州市商務局單打獨斗,很難完成。另一方面,目前正在進行食品監管機構改革,相關部門的職責面臨調整和劃轉。如此情形下,難免心有旁騖。
去年,福州曾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有望建成肉菜流通追溯體系。此前出臺的《福建省深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方案》也規定,到2016年,福建省將初步建成農產品可追溯體系。政府維護食品安全的決心,可見一斑。但心動更要行動,相關部門需要把民生政策,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否則,所謂的“空白期”就是群眾的傷心期。更何況,“食品安全不可以討價還價”,更不能用借口掩蓋責任。相關部門需要立即動起來,結束監管的“空白期”。
具體而言,相關部門需要做的,首先是立即更新數據庫,維修終端查詢機,讓肉類食品終端查詢立即恢復運行,結束所謂的“空白期”。其次,在肉類可查詢、可追溯的前提下,不斷給終端查詢注入新內容。比如,蔬菜、生鮮、奶制品、水果等,都逐步納入到食品追溯體系。同時,逐步讓食品可追溯環節,向種植、生產、銷售方面延伸,實現全產業鏈的追溯。再者,要進一步整合食品監管機構,確保各單位群策群力,共同護衛舌尖上的安全。(薛家明)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食品追溯查詢 食品安全 食品監管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