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天津舊石器遺址總數達27處 10萬年前已有人類活動
自今年5月起,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對薊縣北部山區開展有針對性的舊石器考古調查,新發現舊石器地點(遺址)14處,分布于薊縣下營、羅莊子、孫各莊、穿芳峪和漁陽等5個鎮鄉,采集石制品千余件,使得天津舊石器地點(遺址)總數達27處。在近日舉行的薊縣舊石器考古調查專家咨詢論證會上,經專家評估論證,判斷天津人文史不晚于距今10萬年,將人類在天津地區活動的歷史從距今4萬多年提早到距今10萬多年以前。
薊縣考古出土石制品 資料圖片
自2005年至今,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先后多次在薊縣展開舊石器考古調查。2005年的首次考古發掘即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13處,采集各類石制品千余件,實現了天津舊石器考古零的突破,將天津人文史由距今8000年前提前到距今至少1萬年以上。2007年,在對薊縣東營坊舊石器地點進行的考古發掘中,再次出土典型石制品90余件,相關測年樣本經國際專業檢測機構檢測,顯示東營坊舊石器地點絕對年代距今不少于4萬年以前,從而又一次刷新了天津人文史。
在今年的考古調查中,專家新發現的石制品以中型和大型為主,多取自附近礫石層,以燧石、角巖、石英巖為主;剝片以錘擊法為主,也存在一定比例的間接剝片法,砸擊法在少量地點被廣泛使用;石制品類型包括石核、石片、斷塊及工具等,其中工具種類包括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等;修理多采用錘擊法,且以正向加工為主。此次考古調查新發現的下營南嶺、楊莊西山等地點,以大型礫石作為原料,生產大石片工具的特色,在華北舊石器文化體系中較為鮮見;以東井峪駱駝嶺為代表的地點,石片石器的小型化趨勢明顯。上述地點與東營坊遺址以燧石為主的小石器工業呈現出三種不同的文化面貌,代表了薊縣舊石器文化發展的不同階段,為建立區域舊石器文化序列奠定了基礎。
專家從地貌部位與文化特征推測,此次新發現的舊石器地點的年代已經進入到舊石器時代中、早期,即地質年代的晚更新世早期或更早,不晚于距今10萬年,將早期人類在天津地區活動的歷史推向了更久遠的時代。專家建議應進一步擴展薊縣舊石器時代的考古調查工作,尤其是洞穴遺址專項調查,并開展典型地點(遺址)的發掘工作;做好多學科綜合研究,厘清該地區舊石器遺存的地層序列、文化特征與發展變化。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天津舊石器遺址 人類活動 舊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