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高曉松雜書館寶貝多:藏有清朝和民國雜志所有首期
雜·書館是一家私立公益圖書館,免費對公眾開放。開業十余天,不少讀者發現周末要想到此看書并不容易,他們被告知,500人預約量已滿,只能改選其他時段來館。
上個月,這家圖書館館長、音樂人高曉松在微博透露雜·書館即將開業的消息,并貼出了照片,他還描摹了這樣一幅圖畫,“清茗一杯,雜志兩卷,聞見時光掠過土地與民生,不絕如縷。”
百萬冊藏書,隨手翻出寶貝
乘15號地鐵線在馬泉營站下,大概走十分鐘的路程,就會見到雜·書館,它位于北京崔各莊紅廠設計創意產業園內。裝飾一新的雜·書館分為新書館和國學館兩個區域,總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總計藏書百萬冊(件),其中擁有20多萬冊藏書的新書館已率先面向讀者預約開放。
走進這家圖書館,一片安靜,你甚至會為眼前所看到的藏書樓般的氣派所震住。新書館藏有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文學、歷史、哲學、經濟等各類圖書共20余萬冊。直通屋頂的書架足有四米高,人被書架、圖書所包圍,瞬間覺得自身很渺小。特意辟出的兒童區域,有孩子們最愛的積木,還特別突出了連環畫特色,《沸騰的群山》《白毛女》《宋江》《風云初記》等正靜待小讀者的到來。
國學館在另一個樓,距離新書館大約有幾十米的樣子,有三層,分為晚清民國期刊館、民國圖書文獻館、西文漢學館、特藏新書館、線裝古籍館、民族民俗古籍館、名人信札手稿檔案館等幾大分館。其中,晚清民國期刊館和民國圖書文獻館的圖書目錄已整理完成,讀者可以預約閱讀。
雜·書館業務副館長姓和,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在國學館內,他只是隨便在書架一翻,就會翻出一件寶貝。“我們這里有清朝和民國雜志的所有‘首期’,共4000余冊。”和館長介紹,這里更藏有明嘉靖袁耿嘉趣堂《世說新語》、清嘉慶刻本《二十四史》,還有開化紙印刷的《康熙字典》等珍貴文獻,“開化紙是清代最名貴的紙張,非常柔軟、透明,即便在水里煮,墨色也不脫。”和館長邊翻邊說。
名人信札手稿檔案館還未對外開放,20萬件信札大多躺在紙箱里,還未來得及上架。和館長隨手拿起梁啟超寫的一組信札,其中有梁啟超寫給法部司法大臣的信,詳說其戊戌變法的主張。此外,館內還藏有康有為、閻錫山、胡風、馮友蘭、艾思奇、吳玉章等等眾多名人信札。“不過,像李大釗、陳獨秀的信札沒有,當年我舍不得買,這幾個人的信札太貴了,買陳獨秀的一封信,可以買梁啟超一百封信。”他更笑言,名人信札暫不能展閱,因為涉及個人隱私太多,但日后可對學者開放。
民族民俗古籍館也是國學館很重要的一部分,該分館內收錄了十余萬冊彈詞、鼓詞、唱本等民俗讀物,這類民俗讀物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受重視,在官方圖書館中很少見。其中光是唱本就有一萬多冊,《十魔九難》《鬧朝廷》《百花樓》等都是說書人講給老百姓聽的。
高曉松當館長,不拿一分錢
100萬冊藏書是由100輛卡車運來的,光是分門別類地搬書上架就花了一年時間,這些書被工作人員細心擺放在了一千多個書架上。
這100萬冊書為幾位收藏家30年積累所藏,而和館長正是其中的一位。“民間圖書館真正有特色的太少了,我們搞這么大規模的圖書館不是一時頭腦發熱,是希望讓多年的收藏能為社會所用,讓更多人分享。”
和高曉松的合作,是幾位藏家的一個戰略。副館長趙先生說:“我們希望在高曉松的智慧、知識和社會資源的帶領下,將雜·書館發展成為中國第一民間圖書館品牌。”收藏家們與高曉松并不相識,一次偶然機會見面后,高曉松被他們的想法所感動,答應出任館長,而且一分錢都不拿。“他說,如果是公益就做,如果不是公益,要想在他身上掙錢,絕對不行。”趙先生轉述了高曉松的話。
高曉松并不是甩手掌柜,就連雜·書館網站網頁設計這樣的具體事務,他都會出主意,甚至放下豪言,“希望直到我們去世后,這個館還在。”
雜·書館得以面世,還牽出另一位熱心的公益人士。去年年初,和館長與紅廠設計創意產業園總經理鄒玉鳳見面,雙方只談了十幾分鐘,就達成了合作意向。鄒玉鳳說,“我一直都想做公益事業,但始終找不到合適項目。我看好這次合作,和先生他們愛書如命,不會糊弄我的心意。”
雜·書館與紅廠設計創意產業園簽訂了首期6年的合同,產業園不僅免費提供場地,而且光是裝修、家具、燈具等各項資金投入目前已達200萬元,“茶水、水果都是免費向讀者提供的,我們想做到讓讀者開心、放心。”鄒玉鳳說,歡迎各機構到雜·書館辦沙龍、讀書等活動,場地都是免費提供。
館址有點遠,但吸引了愛書人
雜·書館實行預約制,目前平日大約有五六十人到館,但周末達到了預約最高量500人,不少讀者甚至預約不上。
工作人員看到了很多令他們欣慰的場景,《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張謇全集》,一個小女孩看了一天。還有一位讀者,借去《王陽明文集》,端坐在沙發上,一看一整天……
高曉松館長確實在讀者中有強大號召力。61歲的沈振羽一直在網上聽高曉松講座,聽說他開了一家圖書館,前天特意趕了過來。他走遍市內各大圖書館,想找“文革”前出的一本書,叫《女王皇冠上的鉆石》,“我這人比較念舊,回憶不起書中的細節,所以想找來看看。”而工作人員答應他,會盡力幫著找找。
在新書館的二樓,兩對年輕夫妻一直在靜心閱讀。劉女士說,這家圖書館交通有點不便,但也過濾掉了那些不愛看書的人,因為在這兒到此一游,成本有點太高了,所以這里吸引了真正的愛書人。她發現,“這里比很多圖書館更像是個看書的地兒,人能靜下來。”而在書桌另一頭,曲洋夫婦也在安靜地看著書,曲洋愛看傳記,《梵高自傳》《甘地》都是些有年頭的老書了,而她丈夫顯然對歷史更偏好,《世界文明史》《人類愚昧瘋狂趣史》看了好長時間。他們覺得這一天過得別有滋味。
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家洲來說,雜·書館更帶給他一份驚喜,因為他發現自己上大學時的作業竟然也被收藏在此。他甚至充滿期待地說,將來出個人集子時,會把這份作業收進去。
“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借助豐富、特色的館藏,開展民間學術研究,我們也希望年輕人不被現代快餐文化所俘虜。”和館長說。
編輯:陳佳
關鍵詞:高曉松 雜書館 寶貝多 藏有清朝 民國雜志 所有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