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回頭我們來幫老王呼吁”
安徽望江縣政協委員視察網箱養鱔側記
11月27日,晴。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高士鎮童嶺村小山片的老王一大早就來到自家水塘邊,等待前來視察網箱養鱔的縣政協委員們。
9點不到,委員們來了。一下車,縣政協委員、縣網箱養鱔協會會長劉智就細心觀察起水塘里的水質和網箱里黃鱔的長勢,并當起“解說員”,“網箱養鱔,是我縣主推的一項特色產業,利用縣內湖泊河塘眾多的優勢,扎網成箱,投放野生鱔苗后人工養殖。目前,我們共有網箱80萬只,網箱面積320萬平方米,年產值4億元……”
“養殖技術方面沒有問題,基本上群眾一學就會。難點在于育種問題還沒有解決。”劉智說。
“養是好養,就怕遇災。今年7月,一場大暴雨,光我們小山片估計就逃掉了黃鱔200余噸,直接損失近千萬元。”接過劉智的話頭,老王訴起苦來,“農業政策性保險目前不接受網箱養鱔。”
“7·22大雨損失這么大,一方面是因為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另一方面更是由于電路不行,用機子抽水也行不通,只能看著黃鱔逃。”同行的縣水產局負責人解釋道。
“對于像小山片這樣特色養殖業突出的地方,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必須得綜合統籌考慮,既要為農業生產服務,又要保網箱養鱔安全。”劉智說道。
“像水、電、路等這些事情,靠一家一戶去做肯定是不行,要有一個組織出面來協調。建議你們要成立一個專業合作社,集中養殖戶們遇到的問題,由合作社出面與鎮村協調。”縣政協農業委主任徐長春對老王說。
站在水塘邊,委員們就老王關心的問題進行現場梳理,“老彭,你是這方面的專家,剛才大家談到的問題,你整理一下,回頭我們來幫老王呼吁。”徐長春主任對身邊的彭愛華委員說道。彭愛華委員愉快接受了任務,“老王,回頭我有不清楚的地方,就打電話給你啊。”
初冬的田野,陽光很溫暖。水塘邊上,老王的臉上,寫滿笑意。(金文新)
編輯:薛鑫
關鍵詞:安徽望江縣政協 安徽望江縣政協委員 網箱養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