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關注貧困兒童 阻斷貧困代際傳播
一年多來,一個特殊貧困的群體--貧困兒童,一直是我們在采訪中刻意尋找和關注的焦點。
40多個尋訪到的貧困兒童典型、516個收集到的羅霄山連片集中特困地區貧困兒童信息樣本,讓我們對這個特殊貧困群體有了面對面的真切了解,對如何精準幫扶這些孩子走出揪心的現狀有了更多的思考。
貧困兒童不僅是家庭的希望,也直接關系到貧困是否會代際傳遞,關系到貧困地區十年、二十年后的社會經濟發展。給他們愛的希望,就是給貧困地區美好的未來。
希望我們的故事能帶你走進他們--貧困兒童。
酒精麻醉的不只是身體的病痛
一天一斤白酒,這是13歲的程欣不可思議卻又無可奈何的生活。
程欣的家在湘贛邊界的江西修水縣大椿鄉大湖村,貧困縣里最貧困的村之一。6個月大時她被查出患有腦癱,至今完全不能行走、坐立,全身扭曲、僵硬,發起病來疼痛難忍。盡管四處求醫,可程欣的病情不見一絲好轉。醫藥費支出和家庭債務逐日累加到幾十萬元,壓得這個家庭喘不過氣來。
先是啤酒,再是白酒兌飲料,后來干脆直接喝白酒--因為酒精能短暫地麻醉無可救藥的病痛,程欣無助地抓住了這根“稻草”。“喝了就能舒服點,現在一天要喝一斤。”程欣的奶奶抹著淚悄悄告訴我們。
采訪中,小程欣痛起來了。她全身抽搐,僵硬地趴在沙發上呻吟著,眼神從奶奶轉到了柜子上的一瓶白酒。一杯酒下肚,程欣慢慢睡著了。
貧困與疾病交加的“特殊貧困現象”,是貧困兒童和他們的家庭面對的悲慟現實。我們在江西貧困縣市搜集了516個貧困兒童的信息資料,并進行了大數據樣本分析。分析表明,樣本中身患大病、家庭無力支付醫療費用或因此返貧的超過10%,其中,患病的占比8.5%,殘疾的占比2.3%。一些貧困家庭不堪重負漸漸放棄治療,讓孩子的病情順其自然發展。
2014年,我國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千分之八點九和千分之十一點七,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但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國強指出,城鄉間兒童健康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保障貧困地區的兒童健康任重道遠。
“中國人口十佳杰出人物”、江西九江市彭澤縣計生服務站站長劉巧云說,全國每年新增出生缺陷90萬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是5.6%。農村貧困地區由于優生優育知識不足以及孕產檢缺失,成為缺陷兒重災區。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強,難以應對貧困地區病殘兒童的救治。
據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測算,2013年醫療救助單人次住院費用的平均救助額度為1600元。這個額度對于貧困家庭重大疾病患兒來說極為有限。
羅霄山連片集中特困地區遂川縣草林鎮拱前村,這是個連摩托車都不能到達的貧困山村。11歲的肖勝利出生在這里,他至今不能站立、不會說話,身形就像幾歲的孩子,骨瘦如柴。由于貧困,沒離開過大山的肖爸爸直到40歲才娶了一個智障的妻子。肖勝利的出生,給這個貧困家庭燃起了一點希望,但這點希望隨后也慢慢磨滅了……
在村干部的幫助下,肖家把孩子帶到縣醫院去看病,醫院診斷為腦癱。可是因為“沒錢”,肖家無法給孩子治病,白天只好把他放在一張不到一平米的圓桌板上。圓桌板是肖勝利最喜歡呆的地方,他從這里才能看見門外的世界。
貧困和疾病帶來的雙重痛苦,讓肖勝利一家在掙扎中慢慢麻醉了希望。
身處困境卻從未放棄愛和責任
有這么一群貧困兒童,身處困境卻從沒退縮,更沒放棄希望。愛和責任,寫在他們的臉上。他們讓人感動,記者們也不禁萌發伸手幫一把的沖動。
贛縣湖江鎮湖新中學距離贛州市僅有10公里路程,但汽車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顛簸了近兩個小時。見到記者,15歲的中學生彭麗禁不住哭了起來。4年前,爸爸摔倒傷及頸椎導致癱瘓,媽媽外出打工維持生活。彭麗不得不挑起家里的重擔,照顧爸爸和兩個妹妹,洗衣做飯……上初中后,彭麗要到幾十里外的學校寄宿,10歲的妹妹彭蕓接替她扛起了重擔。
跟著彭麗回到家,她抱歉地說:“等會采訪吧,我要先燒水做飯。”蹲在灶臺前用吹火筒生火、拎著大水桶打水、洗米做飯……對這個比灶臺高不了多少的女孩,一切顯得那么熟練。
因為女孩們不夠高,家里的電燈壞了也沒法修。在微弱的燭光下,彭蕓一口一口地給爸爸喂飯。飯后,彭麗攙扶著爸爸到衛生間,小心翼翼地給他擦澡。6歲的小妹妹也蹲在地上幫著爸爸洗腳……昏暗的房間里,女孩們安靜地忙碌著,一句話也沒有,眼睛里倒映出點點燭光。
命運對姐妹們有些殘酷,但她們堅強而樂觀地活著。彭麗說,自己的愿望就是好好讀書、賺很多的錢,把爸爸和妹妹接出去住新房子。彭蕓說:“我的愿望就是爸爸的病趕緊好,爸爸好了就能帶我去玩了!”
吉安市青原區勝利村的一名貧困兒童在問卷上寫道:“沒有爸爸,死了。沒有媽媽,走了。是個孤兒。”我們整理的貧困兒童樣本中,像彭麗姐妹一樣,父母或監護人病、殘的占比超過42.5%,無父無母的達到27.5%,隔代監護的占到32.7 %,而在隔代監護中,又有超兩成監護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殘。
在同齡孩子還不識愁滋味時,這些貧困兒童已早早承擔起家庭的重負,對困苦他們有過眼淚、有過無措,但對親人卻從不放棄、對責任從不逃避……
在江西省金溪縣秀谷鎮楊坊村,11歲的張寶寶歪著身子,兩手輪換著吃力地提起一桶水。她要趕在下午上課前迅速地把飯做好,并喂爺爺吃完。
2004年,剛出生不久的她因先天胸骨殘疾遭親人遺棄,拾荒老夫妻張愛祖、周桂秀收養了她,取名“寶寶”,祖孫三人住在一間透風漏雨、堆滿廢品的土坯房里,靠著每月拾荒換來的三四十元錢和鄰里的接濟,艱難度日。
79歲的張愛祖今年5月拾荒時摔到了腰和腿,不能下床,75歲的周桂秀只有獨自起早貪黑去拾荒。懂事的寶寶主動承擔起家務和照顧爺爺的任務。每天中午放學,她一路小跑回家,麻利地給爺爺做飯、喂飯,然后趕回學校上課……
最近,爺爺的傷好了,她才稍微輕松一些。
寶寶的成績在班上數一數二,老師們對她的努力贊不絕口,但對她的未來充滿擔憂:“家里這么窮,還是個殘疾娃,將來怎么辦?”
然而寶寶對未來卻滿懷希望。每天放學后,她在被成堆廢品占領的屋里騰出一小塊“凈土”,心無旁騖地學習。她說,她想考上大學,“將來和爺爺奶奶一起搬進香噴噴、亮堂堂的新家”。
今年6月發生的畢節留守兒童自殺事件,讓社會反思對貧困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注。江西撫州市金溪縣留守兒童學校校長李耀輝告訴記者,由于缺少必要的監護和親情關愛,不少留守兒童特別是貧困的留守兒童,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有的非常暴躁,有的自卑,還有的自暴自棄,甚至出現一些“古怪”的行為。“他們真的需要愛和關注。”
精準施策紓解貧困兒童之困
今年8歲的周瑩比肖勝利和程欣幸運很多。
出生不到2個月,周瑩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可家庭貧困拿不出錢做手術。2010年,江西省啟動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免費救治政策。2013年,周瑩在免費救治的定點醫院成功實施手術,健康伴隨著她隨后2年的成長。
為了幫助處于困境中的孩子,為了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近年來,我國從提高新生兒出生健康水平、改善農村兒童營養狀況、加強兒童衛生醫療保健、增強兒童教育保障能力、加大對特殊困難兒童關愛力度等五大方面,為貧困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2014年底,我國第一個專門面向貧困地區的兒童發展綱要《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出臺,提出要逐步建立全方位服務貧困地區兒童發展的政策體系,實現從家庭到學校、從政府到社會對兒童關心的全覆蓋,在全社會編織一張保障4000萬貧困地區兒童健康成長的安全網。
提高新生兒出生健康水平,每年有130多萬兒童免費獲得先天性疾病篩查的服務;
改善兒童營養狀況,3200多萬農村學生吃上了“營養餐”;
加強兒童衛生醫療保健,15.2萬名重大疾病患兒獲得了醫療補助;
增強兒童教育保障能力,3000萬農村貧困兒童的就學條件將被改善;
2015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年底前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與醫療救助、慈善救助等緊密銜接,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
9月,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共同發起的中國兒童大病救助聯盟在北京成立……
在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貧困兒童的生存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要讓他們真正走出身心雙重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采訪中,我們甚至連有多少貧困兒童的人數都難以掌握,因為沒有部門或機構能夠提供這組數據。江西省移民和扶貧辦政策法規處副處長龔保亮說:“目前還沒有把貧困兒童作為一個單獨的群體進行研究,更沒有對這個特殊貧困群體提出精準幫扶對策。”
長期關注兒童成長問題的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表示,當前我國貧困兒童關愛救助體系仍然薄弱,各級扶貧、婦聯、民政、教育、共青團等都開展了許多工作,但由于缺乏統籌,未形成“全覆蓋、無死角”的關愛救助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兒童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胡梅英則認為,當前兒童大病救助政策是“一刀切”式的,且覆蓋的病種有限、標準偏低,很多貧困兒童被擋在醫療救助的門外。她建議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患兒設立零門檻、全覆蓋的大病救助制度,動員政府、慈善組織、醫院等各方力量對這些貧困兒童進行及時的醫療救助。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并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幫扶。邊玉芳說:“關愛幫助貧困兒童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長效機制。為了貧困家庭和貧困地區的未來,我們一起來關心幫助貧困兒童!”(記者劉菁、郭強、高皓亮、周密、陳子夏、萬象)(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關注貧困兒童 阻斷貧困代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