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閻肅的人生之路:一路豪歌向天涯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題:一路豪歌向天涯——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著名劇作家閻肅的人生之路
新華社記者張玉清、張汨汨
“風雨雷電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85載人生旅途,閻肅迎著陽光、沐著春風,一直在走。
光明之路
“閻肅”本不叫“閻肅”的。
1950年,有人提意見:閻志揚這個同志,整天嘻嘻哈哈,愛開玩笑,不嚴肅!
“那我干脆就叫‘閻肅’吧?!遍愔緭P就這么改了名字。
可仍然“嚴肅”不起來,加上“長得老”,他成了“閻老肅”。
時光流轉,“肅”字去掉,別人開始叫他“閻老”,后來還有“閻公”“閻翁”“閻老爺子”……“閻志揚”沒人記得了。
其實,他還有個名字更沒人知道,叫“彼德”。
那是80多年前,篤信基督教的父母請教父為4歲的閻肅施洗,并賜下“彼德”這個教名。
整個少年時代,閻肅都在重慶的一所修道院里念書,穿一身黑色長袍,天天念經、唱詩、學拉丁文,也考試,第一名的獎勵,就是去鐘樓敲鐘。天資聰穎的閻肅常年考第一名,幾乎成了固定的敲鐘人。
沉重的鐘聲在修道院厚厚的高墻間回旋,少年的內心卻一天比一天迷茫。
那是舊中國風雨飄搖的年代,侵略者的鐵蹄蹂躪著古老山河,出生在保定的閻肅是跟著父母逃難到重慶的,一路上,他看到了太多的戰火血淚,家破人亡……
而光明的日子,靠敲鐘能喚來嗎?
16歲那年,就在即將被送入高級修道院“重點培養”時,閻肅離開教會,考取了重慶南開中學。
他要去尋找真正的光明之路。
歷史、地理、生物、化學……新開的課程讓他新鮮而興奮;劇團、詩社、合唱隊、表演隊,豐富的課余生活更讓富有文藝天賦的他如魚得水。詩朗誦、說相聲、打快板、演話劇、唱京劇……閻肅成了“業余文藝活躍分子”,幾乎參加了校園里所有的演出。
戰后的重慶,是各種文化力量交匯、撞擊、博弈的角力場?!皩W校里教施特勞斯的曲子,電臺里放周璇、白光的歌曲,到電影院去看《出水芙蓉》,到戲園子看川劇《水漫金山》,古的今的,中的西的,哪方面都接觸到了。”
不久,閻肅便發現:唯有一種文化,特別有魅力——“就是‘山那邊’的文化?!?/p>
侵略者走了,光明卻并未來到。一邊是物價飛漲、百業凋敝,另一邊卻是一派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在一片《嘆十聲》《夜來香》《如果沒有你》中,從延安流傳而來的《二月里來》《兄妹開荒》《山那邊好地方》宛如一股清流,注入他的心田。
“年輕人,誰不向往自由、光明、進步?這些歌讓人覺得有力量、有追求?!遍惷C說,“我們立刻覺得,這才是‘正經玩意’。”
很快,大家以會唱《黃河大合唱》為榮,劇團排演的是《屈原》《日出》,同學們私下里傳看的是《家》《子夜》,還有蘇聯的小說。閻肅的語文老師趙晶片經常給他們拿來《新華日報》傳看,并推薦他們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
“后來,趙老師被國民黨特務抓走,最后被害?!遍惷C說,他們這才知道,這位如此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是共產黨員。
趙老師的遇難,反而更激起了閻肅追求光明的渴望。又有一些進步老師和同學悄悄給他送來《共產黨宣言》《新民主主義論》,他如饑似渴地讀著,漸漸悟出了一個道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1949年春天,閻肅考入重慶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在那里,他秘密加入了黨領導的外圍組織,與學長們一道罷課、游行、鬧學潮……臨近10月,他說服已是企業經理的父親打消了移居臺灣的念頭,全家人留在重慶,迎接解放。
1950年,閻肅放棄了“實業救國”的計劃,接受組織調遣,進入團西南工委青年藝術工作隊。1953年,他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從此,他與光明一生同行。
軍旅之路
1952年的秋天,閻肅隨西南藝術工作隊赴朝鮮戰場慰問演出。在那里,“一專三會八能”的他給戰士們唱歌、跳舞、演活報劇,走訪了一個又一個連隊,戰士們響雷般的歡笑與掌聲跟了一路。
然而,戰爭畢竟是殘酷的,頭一天笑彎的雙眼,也許第二天已永遠闔上。最讓閻肅揪心的是一次行軍途中,轉過一道山梁,眼前突然出現一大片志愿軍烈士的墓地。叢林般的墓碑一座連著一座,一片接著一片,漫過半面山坡,所有墓碑都朝著祖國的方向。
早晨清冷的霧氣里,望著這些和自己年齡相仿、卻已長眠于異鄉的英烈,閻肅佇立良久。
從這一刻起,他立志從軍。
第二年,他如愿穿上了軍裝。入伍后第一次進藏采風,他乘著解放牌大卡車,在海拔幾千米的雪域高原一路顛簸。唐古拉、甘巴拉、甜水海、獅泉河……幾十年后,閻肅還能扳著指頭數出那“生命禁區”里的一個個兵站哨卡。
唐古拉山口的那晚留宿:兵站的土坯房里,沒有暖氣,沒有高壓鍋,蒸出來的饅頭外面是面粉,里頭是糨糊,鍋里的水“咕嚕?!狈褐?,探手去試卻一點不燙。到了晚上,閻肅裹了4張床墊、5條軍被,卻還是感覺像光著身子躺在雪地里……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閻肅一邊在疼痛欲裂的頭上狠命地敲,一邊隨口問一個年輕的警衛員:“你來了多久?”對方回答:“兩年多了?!?/p>
閻肅怔住,繼而哽咽了:小戰士還不到20歲,一張娃娃臉上滿是因高原反應而起的紫斑,眼睛因為雪盲癥而又紅又腫,時時流淚。
“你是英雄,是真英雄!”他立正站好,端端正正地向這位小伙子敬了一個軍禮。
與這樣的英雄成為戰友,是怎樣的光榮,又有著怎樣的責任!
閻肅下定決心:“我就要為這樣的英雄寫歌!”
從第一首空軍題材歌曲《只因我的小銀燕是祖國造》,他一發而不可收,《我愛祖國的藍天》《軍營男子漢》《長城長》《云霄天兵》……盤點閻肅一生創作的1000多部(首)作品,三分之二都是軍旅題材。
進入新世紀,閻肅提出,下部隊要進班排、跟戰士聊天,也要進指揮所、作戰室,了解指揮軍官、軍事科技人員的工作狀態,要寫出“新時期空軍的新風采”。
于是有了恢弘深邃的《夢在長天》,有了寧靜神秘的《云中漫步》,有了壯闊激烈的《云霄天兵》……歲月流逝,他的藝術生命卻始終長青。2013年,閻肅創作《當兵前的那晚上》,再次“走紅”全軍,活潑、時尚、陽光的風格讓人難以想像,寫下這首歌詞的是一位已經83歲的老人。
生活之路
創作中極其較真、精益求精的閻肅,生活中卻極端地“湊合”,口頭語是“我看挺好”“差不多就行了”。
不講究吃——自己號稱“泔水桶”,家里的一切剩飯剩菜全部掃羅進肚子里。最高享受就是“吃個餃子”。
不講究穿——除卻軍裝,他的衣服全是“地攤貨”。一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家一級編劇”,冬天一件老棉襖,夏天一件大汗衫,就這么在文工團大院施施然走來走去。
不講究住——給他分了套“將軍樓”,已是專業技術一級、文職特級的他卻覺得住了幾十年的團職房“蠻自在”,死活不搬,拖了好幾年。文工團領導輪番做工作,最后還是繞過他直接說服了“高級領導”——他的老伴李文輝,這才終于勉勉強強搬了家。
在老伴面前,閻肅是個遠近聞名的“妻管嚴”,氣勢上永遠矮半頭。也許是因為,自己這么多年總在外面奔忙,把家和孩子全甩給了妻子,內心愧疚;也許是因為,“非常時期”的那番對話——
“文革”初期,閻肅受到沖擊,險些被送去勞動改造。他怕牽累家人:“咱倆還是離婚吧?!逼拮訁s說:“你到哪我跟到哪,就是發配到北大荒,也得有人給你做飯?。 ?/p>
閻肅說,就為這句話,我一輩子讓著她。
50年相濡以沫,夫妻攜手坎坷路,心海早相通。閻肅用一首《伴君行》收納了一切情意,贈給相知相隨的她:
“任黃花碧水,青山紅葉,白發秋風,隨你奔波這久,也算是五彩人生……緣分早注定,心海已相通。攜手坎坷路,遙對夕陽紅……”
別人覺得好浪漫:“李阿姨,一定很感動吧?”
李文輝笑了:“他呀,要是生活中也這么浪漫就好了!”(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閻肅 閻肅的人生之路 一路豪歌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