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涇縣出土海綿化石 顯示4億年前安徽地區是一片大海
你相信嗎?在4億年前,安徽地區是一片大海!英國著名國際性科技期刊《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11月5日刊登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李麗霞撰寫的專業論文,論文稱,5年前他們從涇縣發現一批海綿化石,由此他們得出這個結論。
李麗霞和導師2010年一起來到安徽涇縣,在涇縣西30公里附近的北貢鄉地層中發現了一批海綿化石,化石只有巴掌大小。通過這些海綿化石,李麗霞還原了這些海綿的“生活”場景。 4.45億年——4.43億年前,整個安徽地區都是大海,涇縣的這個山坡當時是海洋中一個斜坡的上部,形成一個相對安全的港灣,很多海綿生活在這里。
這批保存完好的海綿化石中,除了海綿,還有筆石、三葉蟲,腕足類、頭足類動物、棘皮動物等海洋生物,見證了地球上一次重大的生物大滅絕事件。研究發現,這些海綿類群均產自深水、低能且生態位充足、競爭者較少的生態空間中。它們的輻射演化與奧陶紀末大滅絕期間全球性廣布的缺氧事件以及大規模海侵有密切聯系,而其特殊的保存方式很可能歸因于泥質濁流的快速掩埋。 4.45億年——4.43億年前,這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的影響。據估計,大約85%的海洋生物遭遇滅絕危機,包括海綿、筆石、三葉蟲、腕足類等海洋生物也受到重創。
編輯:陳佳
關鍵詞:涇縣出土 海綿化石 顯示4億年前 安徽地區 一片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