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百萬醫藥代表成為正式職業 呼吁建立行業制度

2015年11月24日 10:49 | 來源:南方日報
分享到: 

近日,歷時五年、七易其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正式出版發行,其中把“醫藥代表”納入新職業,并定義為“代表藥品生產企業,從事藥品信息傳遞、溝通、反饋的專業人員”。一直備受爭議的醫藥代表在“國家確定職業分類”上首次獲得身份確認,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有利于醫藥代表整個行業的提升和發展。

現狀:“醫藥代表”淪為藥品推銷

根據最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以下簡稱《大典》),醫藥代表的職業定義為“代表藥品生產企業從事藥品信息傳遞、溝通、反饋的專業人員”。其職業代碼是“2-06-07-07”,類別歸屬為專業技術人員-經濟和金融專業人員-商務專業人員-醫藥代表。對于醫藥代表的工作任務,《大典》規定,一是制定醫藥產品推廣計劃和方案;二是向醫務人員傳遞醫藥產品相關信息;三是協助醫務人員合理用藥;四是收集、反饋藥品臨床使用情況。

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保守估計,目前全國有4000多家藥企,醫藥代表人數起碼超過100萬人。但在之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沒有將醫藥代表正式定義為一份職業。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輝瑞制藥中國企業事務部總監、全國政協委員馮丹龍就提議將醫藥代表納入新職業,明確醫藥代表職業定義、職業標準、行為規范、權益保護等,將醫藥代表納入正規化職業化管理,以進一步規范醫藥市場行為。

事實上,《大典》所列的醫藥代表職業定義,正是第一代醫藥代表當時的工作任務。但如今說起醫藥代表,很多人最直觀的印象是公立大醫院科室門口貼的標語:醫藥代表不得入內。醫藥代表成了給醫生送禮拉關系給回扣推銷藥品的人,甚至擔負上“殘害白衣天使”、拉高藥價的罪名。數年前曾有媒體報道,有醫生妻子致信當時的衛生部領導,呼吁剎一剎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別讓醫藥代表毀了“白衣天使”。去年曾有廣州的醫院用現金獎勵的方式鼓勵保安抓醫藥代表,甚至還有醫藥代表在醫院被追趕墜樓的慘劇發生。

為何經過20多年的發展,醫藥代表行業“污名”至此,淪落為推銷人員“人人喊打”呢?

溯源:曾經風光無限的醫藥代表

醫藥代表其實是舶來品。在國外,醫藥代表的主要工作是給醫生帶來有關藥品研發的最新動態和疾病研究新進展,幫助醫生了解各類新老藥物之間的利弊。業內比較公認的說法是,1988年南方一家合資制藥公司最先向社會“培養”出了第一批醫藥代表,作用是架起藥廠與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此舉很快被其他藥廠爭相效法,現在幾乎每家藥廠都有了自己的醫藥代表。

醫藥代表的引進有其歷史因素。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跨國藥企最先引進的基本都是二類新藥,是國內臨床沒有的藥品,醫生迫切需要了解這些藥品應用臨床效果、藥品副作用等等。因此,醫藥代表這一行業由外資藥企舶來中國時,做醫藥代表的普遍具有藥學或醫學背景,學術推廣工作也深受醫院醫生的歡迎,社會地位受人尊敬,收入也頗豐。當時甚至不少醫院醫生也棄醫從商,進入這一行業。

十多年前在一家外資藥企擔任醫藥代表的梁先生就畢業于一家著名的醫學院校。他介紹,醫藥代表最初從國外引進,本身是正規的職業,是藥企和醫生溝通的渠道,但進入國內后,成長環境不一樣,有點“四不像”。“對于這個行業的管理滯后,主要依靠企業自己約束,缺乏行業的指導規范。很多藥物的研發靈感始于臨床,又用于臨床,在藥企研發、臨床驗證之間需要人去溝通,醫藥代表本來就需要做這個溝通的橋梁”。但部分國內藥企的做法不規范,用灰色手段去推廣產品,導致國家監管也比較嚴,醫院對醫藥代表也采取表面“一刀切”的拒絕姿態。

據悉,藥品營銷方式的變化,促成了醫藥代表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藥品廣告的管制加強,特別是OTC藥品和處方藥品分類管理,促使藥企招聘大量醫藥代表專門針對醫院醫生推銷。隨著零售藥店的興起,還出現專做零售藥店工作的醫藥代表。

資深業內人士表示,醫藥代表的畸形發展,還與當時國內大批仿制藥品風行有關。這些仿制藥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不同品種之間差異不明顯,競爭空前激烈,也導致醫藥代表的工作從“藥”轉為“營銷”。越來越多企業采用帶金銷售和客情銷售爭奪市場,采用學術營銷的少之又少。據商務部統計,藥品回扣約占醫藥行業全年稅收的16%。

國內藥品采購方式也與醫藥代表息息相關。2000年左右,我國開始推行藥品招標制度。70%—80%的藥品銷售都是走醫院渠道,醫藥代表不得不向醫院和醫生“拜碼頭”,院長、分管院長、藥劑科主任、業務科室主任、直到最后出診的醫生,一個都不落下才是銷量的保證。

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管理的滯后,帶來的是醫藥代表從業人員良莠不齊。資深業內人士梁先生介紹,最初的醫藥代表門檻比較高,主要服務于外資藥企,需要醫學或藥學專業背景。但由于缺乏行業指導和規范,尤其是一些國內藥企的醫藥代表很快淪落為“銷售”,給醫生打雜搞關系送禮的做法也層出不窮。

2013年爆發葛蘭素史克中國行賄事件(業內稱為GSK事件)后,醫藥代表的很多工作不得不轉入“地下”,幾乎停滯。各大醫院科室門口貼著“醫藥代表禁止入內”的標語是標配,有藥代稱,連進醫院跟醫生打招呼的機會都沒有。即使進了醫生辦公室,也根本不敢談藥品,還要挖空心思送禮。一些醫藥代表為了推銷自家的藥,替醫生買菜接孩子的活都干。微博上一個名為“我是飽受屈辱的醫藥代表”的ID集納了8萬多粉絲,暴露出這個行業的各種辛酸。

未來:醫藥代表行業亟待認證制度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認為,醫藥代表行業的淪落,跟我國長期缺乏醫藥代表的管理和約束機制有關。我國對醫藥代表不僅沒有準入門檻,也沒有一部公認的行為規范。現實中,醫藥代表成為一群素質不齊、手段灰色的“營銷公關”的競技場。

在一家大型招聘網站上,記者發現,醫藥代表的需求非常旺盛,不過各家藥企對醫藥代表的資質需求差異明顯。有外資藥企要求具有本科醫學及藥學相關專業,而有的國內藥企則只需要專科以上的學歷和相關從業經驗。

據悉,目前行業內僅有的規范,是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在國際制藥企業協會聯合會(IFPMA)的《全球藥品推廣行為準則》基礎上制訂的《藥品推廣行為準則》。這個行為準則為行業從業人員提出一系列的“自律紅線”,也為行業提供了一套內部認證考核。但按照2010年時的數據,整個行業承諾加入RDPAC只有2.7萬多人,不足全行業的3%。據悉,中國醫藥行業管理協會正與RDPAC合作,希望把這份行業內部認證制度和《藥品推廣行為準則》推廣到全國4000多家內資制藥企業中。

資深業內人士梁先生認為,醫藥代表納入正式職業后,未來從事醫藥代表應該像執業藥劑師一樣經過資質考核,有上崗資格證,甚至有職稱設定。這將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從業人員,有利于整個行業的整頓和發展。“醫藥代表應該是光明正當的,本身是有行業需求的。”梁先生認為,今后“醫藥分開”得到落實,也不會導致醫藥代表行業的沒落。作為生產企業的藥企仍然需要和終端建立溝通渠道,醫藥代表那時候可能純粹向醫院醫生介紹藥品情況,也可能開拓藥店和醫藥電商的渠道。

“GSK事件后,外資企業內部管理都嚴格起來,很多醫藥代表很茫然,不知道該怎么走。希望隨著納入正式職業,行業得到規范,醫藥代表的前景也會光明起來。”梁先生表示。


編輯:趙彥

關鍵詞:醫藥代表 藥品推銷 建立行業制度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第一区 | 亚洲一欧美巨大中文字幕在线 | 中国少妇zozo变态 | 亚洲最大日韩中文字幕另类 | 欧美制服丝袜另类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