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北京大紅門疏解升級:年內關停14家市場
大紅門地區已關停的鑫海宏都鞋城貼上了感謝商戶支持疏解的標語。京華時報記者 趙思衡攝
京華時報制圖何將
大紅門疏解升級年內關停14家市場
□年內疏解商戶近6000□兩年后僅保留10家市場
大紅門,北京最具標志性的服裝時尚地標。過去30余年間,這個距離天安門僅5公里的地方,從“浙江村”起步,經歷了從地攤銷售到大棚經濟再到現代化商廈的跨越。而如今,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推進,大紅門正經歷著新的變化。
今年,方仕國際鞋城和鑫海宏都鞋城正式關停,大紅門周邊45家市場疏解升級進入快速軌道。據大紅門疏解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大紅門161萬平方米市場已經關停30萬平方米,疏解商戶5049戶,預計2017年大紅門地區將完成45家市場的疏解,屆時將保留10家左右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其余將關停轉型。
□疏解升級
批發市場變身時尚生態圈
大紅門商圈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紡織服裝商圈,每天從早晨天不亮開始,這里就開始了一天的熙熙攘攘,客流、車流、物流讓這里成為北京最繁華的商圈,也成為了最擁堵的商圈。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業態面臨疏解,大紅門服裝及相關產業批發市場被列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點區域。
非首都核心功能調整疏解將給北京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大紅門?
位于南四環大紅門橋西南角的方仕國際窗簾城就是第一批據此進行升級改造的市場。
走進方仕窗簾城,店鋪里一堆堆布料凌亂擺放的景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五顏六色的布料樣板和吊卡。為配合不同的窗簾風格,大部分門店還設計和搭配了墻紙、家具和飾品,形成了不同的居室陳列,讓消費者如同走進了一個個家居生活場景。
“您在這兒選好布料款式后我們可以上門測量,進行二次設計,然后定制安裝。我們按需從廠家發貨給客戶,既減少了貨物庫存成本,又能保證常年新品發布,這種私人定制、服務到終端的渠道模式,已經成為我們為了經營的趨勢。”一位商戶正熱情地向客人介紹。
從賣“布”到賣布“藝”,將原有的批發業態調整為窗簾展示、設計和提供整體軟裝解決方案,如今的方仕國際窗簾城已完成了一次華麗蛻變,從原有的批量供貨方式轉型為按需零剪、服務到終端的渠道服務模式,目前已完成改造面積3.3萬平米。
在大紅門地區,類似方仕窗簾城這樣完成升級改造的市場已有8家,疏解商戶840多戶,建筑面積15.2萬平方米,疏解從業人員約3300人。
記者從大紅門疏解辦了解到,未來大紅門地區將由主要服務華北、東北、西北的“三北”地區轉向滿足本地市民需求轉變,由單一服裝紡織品批發集散地向以服裝時尚文化為特色的功能區轉變,重點發展高端生活服務業、時尚創意產業、高端商務和配套商務服務業,打造成一個全新的首都市民生活服務業創新示范區,一個全新的時尚生態圈。
□異地承接千余家北京商戶落戶白溝
去年5月,豐臺區商務委代表與保定白溝新城管委會代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此啟動了大紅門服裝批發商圈疏解的第一步。
去年9月,李慧芳作為大紅門地區較早的搬遷商戶,到了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李慧芳是地道的北京人,從事服裝批發生意近30年,她曾經歷過新老動批的變遷,這次又從大紅門搬到了白溝。在她看來,市場都是養起來的,搬到哪她都不怕。
90年代初期,李慧芳在動物園老天樂市場做批發生意,由于占地改造,老天樂市場拆遷了。她很快搬到木樨園的大紅門商貿城三期早市,每天凌晨3點多起床,早上10點結束生意。
后來,因為太辛苦,她又轉移到了百榮市場。“大紅門的這幾個市場都養了4-5年才火起來。”李慧芳說,聽到疏解的消息,她很快來到白溝,她相信這里養幾年也一定會火。
促使李慧芳搬離的還有一個原因——北京的成本太高:20平米的店鋪租金每年就要近30萬元,服務員每月工資6000-7000元,“每天一睜眼就像欠錢一樣。”
搬到白溝后,生意沒有那么忙,這里店鋪第一年免租金,房租也只有每月幾百元,員工工資也少了一多半,但賺得并不比以前少。她相信過不了幾年,這里也會火起來。
“當前能迅速承接北京商貿物流業態的區域只有白溝。”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經營方和道國際商貿集團總裁唐帥說,北京“大城市病”問題突出,像大型的專業類批發市場注定不適合北京今后的發展脈絡和發展方向,河北立足本地基礎優勢和產業布局,主動承接北京商貿物流產業疏解遷移。而當前能迅速承接的只有白溝,因為工業園區建設從規劃、拿地、建設、投產,沒有兩年時間不可能。白溝恰恰有現成的工業園區100多萬平米,工業廠房20多萬平米。大紅門要在2017年完成疏解,其他地區不可能完成。
截至目前,白溝承接北京市場外溢商戶已經有1000多家,包含服裝、鞋業、小商品、服裝面料等多個品類,成為有效推動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及區域經濟的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規劃年底前再關停7家市場
大紅門疏解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大紅門地區已經疏解關停了包括方仕國際鞋城和鑫海宏都鞋城在內的7家市場。年底前,大紅門地區還將關停時村集體土地上的7家市場,并陸續關停23處不在活躍市場賬目上的、存在安全隱患,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范圍內的市場、大院、庫房。
這7家市場是丹陛華北區、海慧寺羽絨一條街、銀都建針織品市場、鑫南城市場、萬鑫輕紡城、源鑫達市場和慧時華洋布料城,共涉及商戶651家。
“大紅門地區的疏解是一次浴火重生。”疏解辦負責人說,此前統計大紅門地區聚集了45家活躍市場,涵蓋服裝批發、面輔料批發、窗簾床上用品批發、鞋帽批發、小商品等各類商市場,總共161萬平方米,有商戶2.8萬戶,直接從業人員約5.8萬人。
而今年大紅門地區已經關停的北京世貿天地皮草城、天海服裝批發市場等5家市場就消減商鋪3241個,疏解直接從業人員1.2萬多人。
加上即將完成疏解的7個市場,2015年底,預計可完成疏解商戶5900多戶,疏解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疏解從業人員約18300人。
對于方仕、鑫海鞋城關停后續的規劃利用,方仕、鑫海鞋城疏解清退關停工作組副組長,北京建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孫耀興表示,將充分考慮這兩家市場的承租人的意愿,如果他們有升級改造的意向,將按照市區以及集團要求確定未來經營項目。
□商戶講述搬到白溝客戶采購更方便
從紅到白,跨越了100公里的距離。原大紅門的商戶許長發是最早一批入駐保定白溝新城大紅門國際服裝城的新商戶。
許長發告訴記者,自國家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發展方向后,市場就傳出了有可能會被疏解的消息。自那時起,他不是琢磨著怎么多留一天,而是想著再去找一個更好的地方。
許長發說,他的客戶大多來自河北、山東以及東三省。其實搬到白溝客戶更方便。因為客戶總是抱怨到北京來一次堵一次,上貨的時間成本很高。而到了白溝,客戶們都覺得交通壓力小了很多,特別是河北的客戶,他們更是方便。
如今,在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以及商戶的推選下,許長發
已是白溝大紅門商會的會長,負責當地大紅門商戶以及北京留守商戶之間的溝通交流,商戶們都叫他“許大哥”,有什么難題都找他商量商量,許長發說,在白溝的生活一點不單調。
如今,他已經在白溝買了房子安了家,跟他一起做生意的親戚朋友有100多戶也都陸陸續續來白溝當了“新大紅門人”。
■對話
大紅門疏解辦指揮部綜合辦公室負責人陳磊
將重新規劃區域功能定位
記者:此次疏解工作如何執行?
陳磊:大紅門市場的疏解主要途徑包括升級改造、拆除騰退、關停調整。其中升級改造是對市場、土地手續齊全的市場,主要分布在南中軸兩側、成規模樓宇市場,安全設施完備,這種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減少人流物流;拆除騰退的市場,主要以集體產權市場為主,主要是經營輔料的批發市場,這些市場規劃、國土手續未辦理,現狀存在隱患,還存在占用綠地等問題,將結合舊村改造進行拆除騰退;關停騰退市場以國企市場為主,現狀與規劃審批不符,土地用途為工業和倉儲的,我們向市政府請示,與國資委溝通,規劃調整發展符合規劃相關業態。疏解總體目標是2017年基本完成,2018年掃尾。
記者:具體疏解過程中如何讓商戶理解并滿意?
陳磊:我們在疏解過程中提出一個口號是“有序疏解,友情操作”。在推進過程中,同時穩妥。我們的原則是依法依規騰退,也要考慮商戶和經營單位的實際困難。
大紅門地區發展30多年,有歷史逐步發展過程,為地區經濟做出過貢獻。在疏解過程中,關停市場要提前告知商戶,關停后商戶貨物來不及搬離,那么市場關停后,允許商戶往外運貨。另外,一些商戶有些貨物仍在途中,我們要給他們提供安放的地方。
記者:疏解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陳磊:倉儲物流批發,人流高密度的業態,肯定不能再發展了,這是明確規定的。所以在疏解過程中,遇到的更多問題是,現在地區不再經營原有業態,那么他們經營什么?經營產業目錄、功能定位也要盡快推出。疏解時間任務緊迫。規劃需要更加緊迫推進,使得這個過程中,商戶和經營單位更加明確今后的定位。
有些商家已經在附近定居,孩子也就近上學了。要是想繼續留下來,就得按照最新的規劃和經營業態。
記者:大紅門疏解對南中軸發展有何意義?
陳磊:現在的業態使得大紅門地區車流、物流都非常擁擠。政府對大紅門配套建設投入都很多,但高密度業態,抵消了市政配套建設所起到的作用。所以,瘦身健體,改變地區業態,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同時也符合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配置、政策促進的思路發展。
記者:是否可以描述一下未來大紅門的樣子?
陳磊:未來,大紅門地區將以市民居家生活環境改善、互動體驗、藝術裝飾、家藝培訓等為產業內容,推動線上線下、個性化與大眾化多元需求交流,建立一個立體多維的市民生活產業服務空間,為本地市民提供家庭環境功能設計、室內軟裝設計體驗、家庭產品個性化定制銷售、家庭環境藝術課堂等高端居家生活服務,豐富生活服務業態,拓展市民生活消費空間。
□相關新聞
市場疏解后居住環境滿意度超八成
京華時報訊(記者顧夢琳)為了解農貿、綜合等市場疏解對周邊居住環境的影響,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市統計局于近期開展了北京市場周邊居民居住環境問卷調查。昨天,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被訪者認為市場疏解后各類問題均有改善。而具體到滿意度,數據顯示,被訪者對市場搬遷或關閉后居住環境和治安狀況的滿意率分別為84.1%和86.9%。
據了解,此次問卷調查共調查城六區兩類市場共47個。一類
是27家2014年以來搬遷或關閉的市場,一類是隨機抽中的20家處于營業狀態的市場。調查對象是抽中商品交易市場周邊的社區居民,其中已疏解市場周邊的居民530個,未疏解市場周邊的居民400個。
調查數據同時顯示,對于問卷中所列的區域管理、環境衛生和社會治安三方面14類問題,多數被訪者認為市場疏解后各類問題均有改善。
記者從北京市統計局方面了解到,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共減少了121個商品交易市場,合計減少營業面積115.1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8.2%,減少出租攤位2.1萬個,占全部攤位數的9%。其中,今年上半年共疏解21個商品交易市場,減少營業面積22.2萬平方米。
具體來看,被疏解的121個市場涉及14個區縣,其中,城六區疏解市場共87個,占比達72%。通過疏解,中心城區合計市場營業面積減少66.1萬平方米,市場出租攤位減少1.5萬個,涉及就業人口4.6萬人。其中,海淀區疏解力度最大,共疏解36個市場,涉及就業人口2萬人。
京華時報記者翟烜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