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看病為啥去海外
傲慢與冷漠,成為公立醫院的一大“特色”。不少患者寧愿遠渡重洋去“花錢買服務”,也不愿在中國的醫院里“花錢看臉色”
如今,中國人不僅漂洋過海去日本買馬桶蓋,而且不遠萬里去美國享受高端醫療服務,引得海外醫院紛紛來中國開拓市場。
中國人到美國看病,且不說旅途勞頓,光是醫療費就比國內貴得多。這筆錢花得究竟值不值?有人認為不值得。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疑難重癥多,醫生練手的機會也多,臨床經驗比較豐富。尤其是在一些高難度手術上,中國醫生的水平甚至超過美國醫生。所以,舍近求遠去美國看病,純屬“燒錢”。
應該承認,中國醫生的整體素質并不低。但是,現代醫學的核心是團隊協作。目前,中國醫生更喜歡“單刀赴會”,而忽視了科室之間的協同作戰。其實,“一把刀”固然重要,但其作用只體現在手術環節。如果術前和術后成為“短板”,必然影響整體療效。而美國既重視單個醫生的技能,更重視團隊協作。因此,在整個醫療“機器”中,每一個“零件”都在圍繞病人高效運轉。其結果是,同樣的手術,美國的并發癥發生率遠遠低于中國,病人術后康復也較快,這是中美醫療的最大差距。
除了技術方面,中美醫療的差距還體現在服務上。在中國醫院看病,很多人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即便是三甲醫院的特需服務,體驗感也不好,病人普遍缺乏尊嚴。有一位中國直腸癌患者,去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治療。手術期間,家屬在手術室外等候。從手術開始到結束,每完成一個環節,醫生都會出來給家屬交代,并解釋其理由。術后,病人從重癥監護室出來時,口干舌燥,護士竟然把一小塊冰放進病人嘴里,讓他慢慢含化。這個小小的細節,折射出美國醫院的服務水準。而在中國,患者抱怨最多的就是非醫療環節。由于服務跟不上,即便手術做得很成功,患者的心情也不舒暢。
有人說,中國的醫療服務質量差,主要是因為收費太低。花快捷酒店的錢,怎么可能享受五星級賓館的服務?的確,美國的醫療收費遠遠超過中國,服務質量也相應較高。但醫療是一個特殊的服務行業,收費低并不應成為服務差的理由。事實上,中國公立醫院的特需醫療收費并不低,但服務依然跟不上,病人花了錢還受氣。雖然中美都提倡“以病人為中心”,但美國醫院落實到了行動上,而中國醫院卻停留在口頭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國公立醫院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缺乏競爭意識,不太在乎患者的體驗感。很多三甲醫院人滿為患,一床難求,無論服務好壞,病人都如過江之鯽。醫院即便不改善服務,也能活得很滋潤。因此,傲慢與冷漠,成為公立醫院的一大“特色”。這也難怪很多人寧愿遠渡重洋去“花錢買服務”,也不愿在中國的醫院里“花錢看臉色”。
那么,如何才能把病人留在國內呢?出路就是深化醫改、打破壟斷、鼓勵競爭,讓基本醫療與高端醫療比翼齊飛。公立醫院重點保基本,民營醫院重點做高端。目前,公立醫院壟斷了最優質的人才資源,醫生無法自由流動。民營醫院雖有豪華的裝修、頂尖的設備,就是吸引不來好醫生。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快推進醫生自由執業,給民營醫院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促進醫療行業的良性競爭。當國內有了“貨真價實”的高端醫療時,“出國看病熱”必然降溫。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海外醫院 海外看病 醫療水平 中美醫療 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