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楊柳青年畫前世今生:興于明代
過年,家家戶戶貼年畫,曾是多少家庭經年不變的傳統。如今時代變遷,過年的習俗在變,年畫的命運如何?記者來到運河畔的千年古鎮——以年畫馳名的天津西青區楊柳青,實地尋訪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前世今生。
400多年的傳承與發展
正月初十,楊柳青民俗文化街懸掛著大紅的燈籠,古色古香的畫社、店鋪星羅棋布地點綴在街上。紛紛揚揚的雪花給古鎮增添了喜慶氣氛。
楊柳青木版年畫,興于明,盛于清,傳承400多年。其造型方式和藝術風格汲取了中國工筆重彩畫和民間版畫的精華,筆法細膩,色彩艷麗,題材豐富,與四川綿竹、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并稱中國四大“年畫之鄉”。
記者走進靠近河邊的古柳祥畫莊,近500平方米的畫莊分為展室與工作室。一樓的展室內掛滿了尺寸不一、題材各異的年畫。二樓的工作室,3位藝人正在畫架前專心致志地彩繪。
53歲的藝人陳萬喜正在為年畫《鳳凰來儀》繪色,“楊柳青木版年畫并非一個人就能制作完成,它需要‘勾、刻、印、繪、裱’5大工藝,凝結著多人的智慧和結晶。”陳萬喜說。
2006年,楊柳青木版年畫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和保護。古鎮上也再次出現了畫店隨處可見的景象。
楊柳青年畫協會會長李艷成說,目前注冊的大大小小年畫店鋪70多家,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數大約在五六百人。
“年畫”曾是中國百姓辭舊迎新、祈福平安的重要載體。每到節日年畫銷售旺季,一些傳統的年畫“連年有余”、“平安富貴”、“五子奪蓮”等依然是熱銷品。
根據淘寶提供的1月份來自19個城市(含區域)地方特產年貨數據,柳青年畫通過淘寶平臺流向270個城市。
“楊柳青年畫不僅賣到全國各地,還賣到了東南亞地區。”李艷成說,1年的銷售額約在5000萬元。
前所未有的挑戰
勾畫輪廓、用木板雕出畫面線紋、用墨在宣紙上拓印出線條、套過兩三次單色版、純手工彩繪出栩栩如生的畫面——“勾刻印畫裱”等純手工技藝,便是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制作流程。
“有時候畫人物臉部大約需要20多道程序,才能做到傳神。”楊柳青博物館館長宮桂桐說,很少有人能成為勾、刻、印、繪、裱5項全能的藝人。
年畫中所有線條,大至輪廓、小至皺紋都先用刀刻在梨木板上,再經拓印和彩繪。木刻技藝要精選紋理細致而堅硬的梨木,梨木經5至6年風干定型。書本大的木板刻制耗時1個月有余,而木刻工藝的學徒期至少3年。
陳萬喜自1983年跟隨老藝人學習至今,入這一行已經30多年。他感嘆:“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做這一行很累,一些年輕人干到半截就跑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屋里畫畫很枯燥,人才培養現在很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霍慶有對記者說,他越來越覺得傳承的艱難,尤其是有耐心和興趣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留住傳統文化的根
一刀一刻,一涂一抹,楊柳青木版年畫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積淀。
“年畫用最直觀的方法,通過畫中的故事教育人。年畫的內容也要與時俱進。”李艷成向記者展示了他最新創作的幾幅年畫,其中一幅《齊心協力》的年畫,生動展現了幾個孩子同心協力拔蘿卜的場景。“傳遞的是正能量,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重要的文化遺產,楊柳青木版年畫的長久發展,需要在保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內容和題材上的革新。”天津社科院研究員、民俗專家羅澍偉說,更需要一批有責任感的傳承人將其繼續發揚光大,需要國家繼續關注和扶持,讓這一民族的技藝得以延續和傳承。
為把楊柳青木版年畫現存的珍貴古版和畫品得到妥善保存,西青設立了楊柳青木版年畫館,為游客普及年畫知識,擴大年畫的影響。從2000年開始,西青區也把楊柳青木版年畫納入地方九年義務教育的教材。
“傳承和保護年畫,人才培養缺不了。”西青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高洪亮介紹,西青區一方面通過年畫藝人以年畫作坊為基地教授繪畫技藝;另一方面,與教育機構合作辦學培養年畫藝人,舉辦學制兩年的楊柳青木版年畫大專人才培訓班,為年畫事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編輯:陳佳
關鍵詞:楊柳青年畫 前世今生 興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