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取消門診輸液是一種積極糾偏
頭疼感冒,去醫院門診掛個水,這種司空見慣的看病模式將終結。11日,江蘇省衛計委下發通知,對門診輸液作出最新規定。明年7月1日起,除兒童醫院,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明年年底前,除了兒童醫院,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也就是說,門診不允許開輸液藥品、輸液,患者只能去急診或者住院。(11月12日《現代快報》)
取消門診輸液的消息傳出后,引發了不小的關注,有人擔心一刀切的取消會增加患者看病的負擔,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筆者看來,此次江蘇衛計委的做法是值得點贊的,取消門診患者靜脈輸液是對醫療常識的尊重。
稍有點頭疼腦熱便去醫院門診或外面的診所掛吊瓶,這的確是司空見慣的看病模式。然而在這樣的模式下卻潛藏著極大的危害。對醫療機構而言,動輒就進行靜脈輸液,為“以藥養醫”提供了市場,如今輸幾瓶液,要幾百塊甚至上千塊已不再鮮見;對患者而言,盲目的靜脈輸液也為抗生素濫用提供了市場,通過輸液的方式為患者注入抗生素在我國十分普遍,據統計顯示,中國抗生素人均年銷售量達到了138克,是美國的10倍,由此引發了細菌耐藥性增強等一系列問題。
近幾年,濫用抗生素的問題才受到了較大關注,限制使用抗生素成為共識。然而固有的利益模式形成了很大阻力,加之抗生素被老百姓稱為“消炎藥”,因為其起效快,一些患者甚至會主動要求使用抗生素。這樣的背景下,抗生素“限用”就很難得到落實。從遏制抗生素濫用的角度看,江蘇省采取近乎一刀切的做法,不失為一種在困局下的有益嘗試。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治療手段應與病情相適應,這是醫學的一個基本原則。過度醫療只會讓治療的副作用激增。如果一個患者能在門診上就解決了問題,那么他(她)就不應該接受輸液。同理我們就不難理解,只有急診或者住院才能輸液的合理性。取消門診輸液是符合醫學原則的,并且也有望對過度醫療起到遏制作用。
靜脈輸液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徹底改變,需要醫療機構和患者的共同努力。而在醫療過程中,醫生或醫療機構占據絕對的主動權,大部分患者能做的只是“遵醫囑”,也就是說,改掉包括動輒輸液、濫用抗生素這樣的習慣,主要責任仍在醫療機構和醫生。
這一次江蘇省衛計委的規定是針對二級以上醫院的,而在現實中,濫用抗生素和輸液的場所,更多是各種私營小診所。相比于公立醫院,這些診所的監管更加具有難度。在較高的利潤面前,私營診所肯定不會主動放棄濫用靜脈輸液的模式,對此,監管部門不妨從生產源頭開始,設置一套抗生素流轉、使用跟蹤機制,及時了解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對過多使用抗生素的醫療機構進行處罰。
在很多醫學專家眼中,輸液相當于一場小手術。這樣的“風險”本可以避免。醫療改革唯有拿出更大的勇氣,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醫療常識才能逐漸回歸,更加合理的醫療模式才會建立起來。(長 雒)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取消門診輸液 積極糾偏